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做大以后,也上市了。跟资本市场上原来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类型毕竟不太一样,物流公司的价值应该怎么来看呢?非红带你站到证券分析师的角度,学学同样是外行,他们是如何分析一家物流公司的。
跟物流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不同,证券分析师通常不熟悉物流的操作流程,因此更多的是从大环境、大方向、公开报告入手,结合收集到的企业运作数据去做分析。
对盈利,要了解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简单的逻辑就是盈利=收入 - 支出,其中支出包含了成本、费用和税收。支出中最大的项目是成本,要了解物流成本更多需收集企业运作报表去分析,但至少会包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折旧摊销还有其他成本。
看成本只是节流的一头,另一头开源的收入更重要。跟金额=单价ⅹ数量一样,物流公司的收入也是价格跟业务量的乘积。以一家快递物流企业为例,电商件业务占比最大,对应的价格和量逐年对比就能看到收入能力和趋势。
业务量上涨,如果单价也涨,那么盈利能力是持续增强的,如果是价格走势往下,那就要进一步分析量的增加更快,还是价格下降更快了。
业务量历史上涨,未来是否还将持续上涨呢?这就得从数字后面看需求。
还是以快递公司为例,快递的需求始于商务需求,兴于网络购物。函件、合同、样品、发票等商务件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势头和占比远远不如网购需求,2013-2017年我国网络购物复合增长率高达37.2%,主要原因是国内零售供应链复杂且冗余,区域分割的流通体制限制了实体零售业跨区域扩张,这种瓶颈让网络购物成为了传统物流的替代,而不是补充。
统计需求的历史数据和预测数字,能够为未来的业务量做指导。
虽然增速在下降,但业务量明显还是在上升的,这就让盈利能力有了量上的保障。
量在增长,价格下降能否不至于那么快呢?这取决于竞争激烈程度,通过横向对比同赛道的各竞争者的份额、业务量和单位成本,就能知道竞争是红海还是蓝海、行业是集中化还是碎片化、成本还有多少优化空间……
快递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让行业集中度提升,而且成本越有优势单量越大,因此接下来可以仔细研究公司内部成本,往行业标杆看齐,增加成本优势。
最后,把以上分析过程形成框架,就是证券分析师用于分析快递公司的方法论了。
同理,分析一家快运公司,也是类似的框架:
大同小异是不是?所以,分析一家物流公司的框架,学会了吧?有方法自然就好下手。
深圳市道路货运零排放走廊建设启动大会圆满落幕,双轮驱动推动绿色转型
1522 阅读关于河南伍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2025年度仓储服务、物流运输服务的招标公告
897 阅读永辉下半年扩张前置仓
879 阅读Temu前置仓投入使用
869 阅读从城配到城际,新能源物流车正打开下一个万亿市场
840 阅读顺丰助力抖音即时零售商家新鲜次日达
753 阅读价税合计超15亿元!网络货运又出虚开发票大案!
746 阅读安能物流2025年Q1经调净利2.42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营收、利润、货量“三增长”
700 阅读心力不够的物流人,别带团队
674 阅读理想的仓库管理系统是啥样的?
71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