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风险,实质是不确定性。
确定性的事情是没有风险可言的,比如笔者近期和好友聊的一项金融业务,好友情绪激动的分析了这项业务很多的风险,各种鄙视嫌弃,但笔者却表情淡然……
好友奇怪的问:“你怎么看?”
笔者淡淡的说:“这项业务是不存在风险的。”
好友大惊:“连我都能看出来风险,你居然觉得没风险?”
笔者抬头微笑着说:“因为这是一项确定会损失掉的业务,既然是确定会损失,哪有什么风险可言?”
好友顿悟。
如果金融业务确定是会损失的,还要“执着”的发展业务,笔者称这种行为为“裸奔”。就像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有些物流金融之所以会裸奔,大多是基于以下两个逻辑:
一、高估了坏账的潜伏期。
先定义坏账的潜伏期是指一笔信贷从放款到成为坏账所经历的时间。如果在贷前审核环节剔除恶意欺诈的客户,一笔信贷从放款到成为坏账是会有一个天然的潜伏期。所以在金融业务开展的前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坏账率应该都是极低,甚至是没有坏账的。在这个阶段去解读一项金融业务的坏账率或者一家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很容易给人美好的幻觉。
二、业务增量覆盖坏账增量。如果仅仅只有第一个逻辑,那么真实的坏账率是不会隐藏太久的。但如果在第一个逻辑的基础上,用业务增量来覆盖坏账的增量,通过不断的向信贷池中注水来做大分母,以达到冲淡分子(坏账)的目的,那么坏账率就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被稀释,甚至是越做越好看。
第一个逻辑高估了物流行业中坏账潜伏期的稳定性,殊不知:
1、物流行业的这个潜伏期要比很多物流金融想象的要脆弱,这个脆弱来源于小微物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笔者的实际经验中,专线或者小三方因为1-2车货出问题就无力偿还跑路的情况并不鲜见。
2、物流金融的违约具有一定的区域联动性,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里,比如一个城市,物流圈的交集较多,物流企业经营者之间联系紧密,物流金融业务却广泛的存在其间。如果一家物流企业违约,没有得到妥善的应对处理,很快整个物流圈就都会知道,无形中增加了群体违约的概率,而更令人头疼的是,很多物流金融面对违约时,通常都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第二个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增速不能停。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因为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在物流领域的投放都不可能是无止境的,且任何一家金融机构的资金募集能力也不可能是无止境的,所以,业务增量总会有放缓的时候,一旦放缓,真实的坏账率就会如冰山一般逐渐浮出水面。
几乎所有采用“裸奔”的物流金融,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路小跑,跑进资本市场。期盼在强大资本的助力下,转型做正当生意。这几乎成了“裸奔”的唯一出路。
马云老师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现实中,基于这两个逻辑的“裸奔”绝大多数都没有等到后天。
顺丰、中通、圆通、韵达、申通、极兔的高管工资奖金有多高?
1680 阅读鸣鸣很忙VS三只松鼠 ,谁的供应链更抗打?
1526 阅读从规模到质量,韵达开启2025年增长之路
1406 阅读Gartner 2025 WMS魔力象限看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1346 阅读河南首辆跨境电商TIR国际卡班发运
983 阅读商务部:中美取消91%的关税,暂停24%关税
773 阅读Shopee一季度GMV达286亿美元
749 阅读顺心捷达上线“承诺达”产品
687 阅读商家朋友们注意了,抖音电商再次升级物流服务
739 阅读中储智运以数智物流赋能盐湖产业链
74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