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京东物流:重资产与竞合关系

[罗戈导读]京东、亚马逊继续成长,规模更大了,胳膊更粗了,定制化的需求就更多,提供更快的交付速度和更好客户体验,以便体现他们的差异化优势。

京东、亚马逊刚开始电商业务的时候,规模小,业务少,那些物流商体量巨大,双方的关系是典型的持币购物,京东、亚马逊得到什么就是什么。有了一定体量后,这些电商跟物流商的关系更密切了,给他们更多的要求,物流商也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主要是通用资源,但如何实现,还是物流商自己的事——这有点像制造领域的代工关系,京东、亚马逊涉入不深,如图1中的第①步。

京东、亚马逊继续成长,规模更大了,胳膊更粗了,定制化的需求就更多,提供更快的交付速度和更好客户体验,以便体现他们的差异化优势。这要求物流商投入更多的资源,主要是专属性强的资产,比如建更多、更小的配送中心,只为支持电商业务,特别是只为那几个电商节。这显著增加了物流商的风险,无异于建个教堂只为星期天。对物流商来说,投入这样的专用资产,就处于博弈中的不利地位。不愿意,但相当一部分业务来自京东、亚马逊,双方的依赖度增加,便成为相爱相克的竞合关系。

京东和亚马逊摆不平跟物流商的竞合关系,没法有效管理专属资产的风险,把它变成协作关系,来达到期望的服务水平,那就开始垂直整合,自建物流,走上重资产的路。京东、亚马逊自建物流后,围绕竞合关系的博弈问题解决了,对物流配送的控制力度也增强了,整体的配送服务也改善了(图1中的第②步),帮助两者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图1:京东物流的垂直整合之路

但是,垂直整合也带来了新问题:这些重资产的客户单一,需求单一,规模效益不够的问题浮上水面,直接表现就是物流成本高,物流业务长期不盈利,如图1中的第③步。实体物流是个重资产行业。自从自建物流后(京东是2012年注册物流公司,亚马逊物流是2015年正式启动),两个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都在逐年下降,如图2。当然,亚马逊的业务比京东更复杂,比如AWS的数据中心相当重资产,后来并购的全食有很多店面,也是相当重,但不管是京东还是亚马逊,自建物流都是其重资产的重要构成。

规模效益以及其后的专用资产问题也是先前竞合关系的核心:电商要求更快的交付,第三方物流已有的网络达不到;解决方案呢,就是建更多的配送中心等措施,来缩短发货时间;这些设施一旦建成,非电商类企业整体上满足于已有的服务,也不愿意付更高的价得到更好的服务,这意味着这样的设施有某种专属性,规模效益不高,而且让供应商处于博弈劣势(万一京东、亚马逊这些最大的客户不用了怎么办)。这也是为什么第三方物流不愿投入巨资的原因。京东、亚马逊自建物流,规模效益的问题照旧,无非是专属资产的风险完全由京东、亚马逊来承担罢了。

图2:京东和亚马逊的固定资产周转率

数据来源:Y Charts,www.ycharts.com。

自建物流持续亏本,维持不住了,京东就开始剥离物流业务,成立独立的京东物流(2017年),让它们自负盈亏,途径是服务更多的客户,开辟更多的业务,并且谋求日后上市,这就是图1中的第④步。

附带解释一下,说京东的自建物流亏本,其实不准确:严格意义上讲,是京东零售卖不了个好价钱,没法把物流的高成本转移给消费者。根本原因呢,是因为在消费者眼里,京东物流带来的价值没有京东想象的大,所以不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如果你问消费者,消费者当然会说京东物流好。切莫搞错,如果真正好的话,为什么不愿意买单?这也说明,自建物流不是电商想象中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之一是客户要认可,而认可的根本表现就是愿意买单。

客户不认可,至少股东得认可,就如亚马逊,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自建物流对于市场份额的提升、股价的提升尚有意义,那就继续在那里亏着。京东呢,自建物流后,股价长期不温不火,表明股东也不认可。在客户和股东处都得不到回报,拆分物流也就成为京东的自然选择。

京东物流连续12年不盈利,刘强东深夜给员工发公开信诉苦,“核心原因就是外部订单量太少、内部成本太高。”[1]京东取消配送员的底薪,调低公积金的缴纳比例,引起相当大的争议[2],但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垂直整合下的重资产,客户单一,规模效益低下。

独立核算后,京东物流的首要目标就是找更多的客户,提高规模效益。作为具体措施,京东物流增加了配送员的揽活任务,也给更多的电商开放。这些电商呢,虽然在产品上不一定跟京东零售直接竞争,但在物流资源上却是竞争对手,特别是那些节假日的促销高峰,比如双十一、双十二。京东是京东物流的母公司,当然会获得更高的优先级;别的电商担心节假日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就不愿跟京东物流合作,做京东物流平日的备份——跟顺丰这样的第三方物流合作,节假日、旺季时得到公平对待的可能性更高。

京东物流为了获取更多客户的青睐,就得尽量跟京东撇清关系,就如当年德尔福跟通用汽车的情形。德尔福原来是通用汽车的一部分,当年拥有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制造能力,但客户只有通用汽车,需求单一,规模效益还是不够,德尔福就开始找更多的客户。别的客户担心通用汽车的影响,自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通用汽车就剥离德尔福,让德尔福独立上市(1999年)。这还不够,因为通用汽车是德尔福的最大股东,仍旧能够显著影响德尔福的资源配置。那好,通用汽车最终决定卖掉德尔福的股票(2011年)。最终,德尔福变成通用众多供应商中的一员,他们的关系也变成了典型的竞合关系。

对京东物流来说,需求多元化的漫漫征程至多才算开始。独立核算是第一步,是不是要上市,什么时候上市,上市后京东会不会最终放弃控制,都属于未知。

京东物流独立后,独立核算,成本压力更大,一分钱一分服务,当然希望京东零售按照市场水准付钱;京东零售呢,不但希望京东物流继续维持垂直整合时的高水平服务,而且能够每年每季地持续降价,成为供应商中的“模范”。要知道,独立后,京东物流说到底还是个物流公司,跟别的物流公司不会有本质上的区别——别人做不到的“物美价廉”,京东物流自然也做不到,这无可厚非。这不,两者的关系就不可避免地冲着竞合关系去了。

竞合关系下,作为客户,京东零售的选择有二:其一,按照市场价支付京东物流,但因为消费者不愿买单,那就自己承担亏损;其二,适当降低服务标准,以便降低物流成本,保持一定盈利。作为供应商,京东物流的选择也有二:其一,继续原来的质量来服务京东零售,但后者不愿付钱,那就京东物流继续亏损;其二,适当降低服务标准,以京东零售能够承担的价格服务,保持一定盈利。竞合博弈的结果呢,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在京东零售愿意支付的价格下,京东物流给京东零售的服务势必打折扣;原来从专业物流商拿不到的服务,在京东物流身上也拿不到。如图3,降低物流成本,从而降低物流价格,同时以牺牲部分物流服务为代价,就成了最终的均衡。

图3:剥离后,京东物流和京东零售的博弈

独立核算后,京东物流为了减轻对京东零售的依赖,积极开拓更多的客户,包括非直接竞争的电商,客观上提高了别的电商的物流服务。一涨一跌,京东当年投入巨大代价,自建物流带来的物流差异化优势,也开始逐渐会归于平庸。

作为采购方,京东零售为了给京东物流更充分的竞争,一种做法就是导入更多别的物流商,就跟当年通用汽车对付德尔福、AMD对付格罗方德一样[3]。好处是,经过多年的能力建设,别的物流商也能更好地满足电商业务的需求(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其他物流商的能力也在提升)。

作为客户,京东零售的期望也会调整,原来不愿意给供应商的,比如更高的价格和其他承诺,经过垂直整合与解体的轮回后,现在也愿意给了。这就如NBA的球队,一直输球,就把主教练开了替罪;换了个教练,当然是继续输球,却没人再抱怨什么了。有些事,只有经历了才知道——经验不可替代,但这来回折腾这么一大圈,代价也是太大了吧。

于是,京东零售和京东物流就变成了典型的竞合做法。辛辛苦苦十几年,最终回到了解放前。京东的自建物流呢,其实是个过渡角色:专用资产,以高昂的代价,提供一流的服务,但消费者不愿买单;没法把成本向需求端转移,最终达成“一分钱一分货”的均衡。当年巨资建立的京东物流,也就泯然众人,成了一个典型的物流供应商,做着典型的物流供应商的事。你最终会变成你曾经讨厌的样子。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的6大技能
下一篇:京东与首旅集团战略合作 获得更多应用场景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
活动/直播 更多

2.22北京【线下公开课】仓储精细化管理:从混乱到有序

  • 时间:2025-02-22 ~ 2025-02-23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25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12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