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规划的前提需要掌握运力,不同的运力方式所对应的操作、时效和成本情况也是不太一样的。
一般对于快递公司而言,主要使用的运力方式有三种,即陆运、铁运和空运,水运因为速度太慢,一般不在快递公司的考虑范围内。下面来说下不同运力方式的特点:
陆运的特点是灵活性强,是线路规划时的首选运力。根据不同的载荷量,陆运还有不同的车型与之对应。分拣中心的很多设计都是需要考虑陆运车型的因素,如停车间距、月台高度、转弯半径等,这个可以放在后期如何做网络选址进行说明;当然,对于陆运运力的规划,不仅仅是搭一条线路就完事了,更多还是要深入研究运输模式,核心是通过运输模式的组合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典型的运输模式为往返、经停串点等,其中对于运力不同模式的研究,可以将其抽象为运筹学问题来解决,简单些来说,目标是运输成本最低,约束就是诸如货量、车型、时间窗等的业务规则。这一点在末端运力的优化上体现更为明显,最典型的是对vrp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尤其是在考虑车载容量、时间窗等复杂场景下如何寻求运输成本的最低。
铁运的特点是稳定性强,但缺点是计划性强,不够灵活。线路的发到车时间点是由铁路方根据其内部的班次排列进行执行的,不一定能够满足快递公司的需求。铁路运力根据其列车属性不同,划分为行邮车、行李车、高铁动车、动检车,由于普通火车与高铁的线路检修规则不同,高铁一般是不在夜间运行的。在设计线路的时候,一般核心区域之间使用高铁运力相对多些,但载货量相对偏少;行李车主要用于发运偏远区域,时效相对陆运有优势;行邮车的优势在于载货量大,一般用于快运货物的跨区域运输。由于利用铁路来运输,对于快递而言多了两次装卸动作,除非在时效上较陆运运力有明显优势,或者在成本上有显著优势,否则一般不会考虑铁路的运力。
空运的话,说来惭愧,我也并没有做过太多空运方面的线路规划,主要是我在前公司做线路规划的那段时间,公司对于空运的发展也只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且相较于顺丰而言,规模还是太小了,这里就不在这献丑了。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下一期我们讲一讲快递规划中的班次规划。
共探AI时代的供应链数智化发展之路!《数智化供应链白皮书》正式发布
1566 阅读外卖战OR即配战?京东美团博弈,快递受伤?
1470 阅读零售企业仓储博弈:自营VS外包
1300 阅读4个低碳奖项丨2025 LOG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案例申报开启!
1166 阅读顺丰再出手,领投无人车公司「白犀牛」
1000 阅读外贸出口转内销商家在抖音电商成交3.6亿元
917 阅读5000种汽车配件丝滑入仓,菜鸟海外仓推出汽配出海解决方案
772 阅读快递绿色包装进校园,极兔全方位展示全链路绿色管理成果
738 阅读投资12.5亿元!京东物流、胖东来联手布局供应链产业基地
804 阅读小红书与淘宝天猫达成战略合作:种草全链路方案升级
67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