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进入‘京东时代’”、“二季度净利暴增”、“管理层大调整”…自8月份以来,德邦的发展势头很猛,变化也很多。
8月15日,德邦股份发布宿迁京东卓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要约收购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要约收购有效期为2022年8月2日至2022年8月31日。
8月24日,德邦股份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501.63%。同时,德邦股份大件快递业务仍保持较高的增速水平,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快递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已提升至65.97%。
在披露中期业绩的同时,德邦股份亦发布了部分高管人员职务变动的消息。根据公告,德邦创始人崔维星因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汤先保因工作职责调整辞去公司财务负责人职务,继续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此外,聘任黄华波为公司总经理,聘任左高鹏、罗琪、丁永晟为公司副总经理,聘任丁永晟为公司财务负责人。
短短一个月内,德邦正在经历的变化不可谓不大,无疑为2022年的行业竞争格局,增加了很多变量。结合这些变化,老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身处诸多变局之下的德邦。
通览德邦中期业绩报,总体来说喜大于忧。
喜的是:利润大增,业绩持续回暖企稳。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20.63万元,同比增长501.63%。上半年疫情反复以及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德邦依靠直营体系,更加灵活的资源调整方式,减轻了疫情造成的影响,实现快递业务收入51.54亿元,同比增长11.51%;总票数3.49亿票,同比增长12.35。
尤其在二季度,德邦实现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3459.25%;快递业务收入51.54亿元,同比增长11.51%;总票数3.49亿票,同比增长12.35%。
撇开业绩增长,在二季度4、5月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B端企业的生产经营雪上加霜的大环境下,德邦利润上实现强劲增长,实属不易。
忧的是:上半年营收略微有所下降。
财报显示,上半年德邦营业收入148.01亿元,同比减少0.59%,其中快运业务收入为46.1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2.67%
对此,德邦在财报中给出的解释是:公司专注于大件运输市场,客户主要为中小型制造企业与批发企业,业务发展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协同度高。受外部环境尤其疫情反复影响,公司一季度收入同比出现下滑,而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了3.49%。
财报“可圈可点”的背后,亦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
1、成本、费用管控改善明显
上半年,德邦营业成本为133.50亿元,同比下降0.26%。这得益德邦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此外,德邦还持续通过组织、流程优化策略,有效降低管理费用,其中,二季度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6.77%,环比下降6.07%,占收入比同比减少1.8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的有效管控,为德邦盈利能力的持续修复带来想象空间。
2、服务质量持续企稳
在菜鸟网络公布的菜鸟指数中,2022年上半年,德邦股份在行业11家主要快递公司中的服务项指标稳居行业前列,综合排名平均也位居行业第二。
综上来看,德邦上半年净利润强势反弹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随着与京东融合深入和业务旺季的到来,德邦是很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更大的变动,起于人事。
与中期业绩报告同步披露的,是一份关于变更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核心变动有两个:
1、崔维星因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交棒给黄华波,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
2、京东系高管进驻,财务负责人一职由京东系高管丁永晟接任。
快递人对于黄华波这个名字应该也不陌生,其却和德邦渊源颇深,既不是“新面孔”,也算不上“空降”,而是“德邦老将”。公开信息显示:
黄华波2001年7月至2005年10月历任广州市德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营业部主管、空运查询部经理,经营大区区长、汽运专线经理;2005年11月至2009年8月历任广东德邦物流有限公司运营中心副总监、品管部总监、综合管 理部副总裁,财务部负责人;2009年8月至2019年3月,任德邦股份财务本部总裁、营运事业群总裁,公司高级副总裁,其中,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兼任公司财务负责人,2018年1月至 6 月,兼任公司轮值CEO;2018年 8月至2019年5月任公司董事;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先后任公司效率与客户体验管理中心总裁、运营管理中心总裁;2022年4月至今任公司总裁特别助理。
从履历来看,黄华波身上有两个显著标签——
一是德邦“老将”,在德邦多个业务板块历练多年,对德邦有着全方位深刻了解;
二是既懂财务又懂业务,长期担任德邦财务“一把手”职务,具备深厚的企业管理经验,擅长财务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和运营。这对业务多元化,且正处于融合转型期的德邦来讲,都是有力的补充。
与“实力元老派”相呼应的,是以丁永晟为代表的京东系“新势力”的入驻。
在老鬼看来,丁永晟的履新,除了深化京东物流与德邦的融合,还有另外两层现实意义——
一是德邦的未来不能一昧的依靠内部成长的老兵。此次德邦高层的变动调整,是京东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德邦实力老将的强强联手,此次变动的高管中,既有左高鹏、罗琪等德邦老兵,也有丁永晟新面孔。德邦排出这个阵型,明显是要大干一场。
二是随着京东与德邦的业务融合越来越深入,这次人事调整释放的最大信号就是——把握好京东与德邦的平衡点。“老将+新秀”的组合,一方面也契合了收购之初京东物流承诺的人员及经营独立性,另一方面,接下来的业务融合布局,也与其新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一边是德邦元老被委以重任,另一边则是京东新势力的亲自入局,辗转腾挪之间,此次高管调整的逻辑,承载着京东和德邦双方共同的愿景:强强联合,稳中求进。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补强班子之后,接下来更大的考验——业务融合、资源整合、人员磨合、体系耦合等一系列挑战,会接踵而至。
我们都知道,当前国内各大快递巨头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也有难念的经,似乎陷入了一种集体焦虑。这种焦虑,不止是现在,更关乎到各自的未来。
从大的宏观趋势上来看。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研判,预计2022年快递业务量将完成1225亿件,同比增长13%左右;预计到2025年,快递业务量超过1500亿件,增速均保持在10-11%左右。这个增速,相比过去11年里高达41.7%的复合增长率,足足下降两倍有余。
再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增量放缓,存量的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传统的“以价换量”市场策略,因为过度无序竞争从去年开始,被监管机构和管理部门接连叫停,竞争环境和治理环境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于行业、于自身,残酷现实不只砸在某家企业身上,不管是加盟制三通一达,还是直营系顺丰、德邦,即便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他们都清楚一个事实:存量空间愈发逼仄,必须要寻找到新增量。
增量从哪里来?通常来讲,存量市场的竞争是彼消彼长、你死我活式的零和式博弈;增量市场的竞争则相对和谐很多,非零和博弈下,可以做到共同增长,甚至满园春色。
“站在这个角度,京东大手笔控股德邦,其战略目的之一就是押注和掘金未来的增量市场。而德邦通过接入京东系商流平台的新业务场景,可以抢食更多的增量。”老鬼的朋友安德华认为,“焕新”之后的德邦,势必会有更大的变化发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业务和资源协同赋能。
比如:网络协同方面,根据半年报披露,德邦乡镇覆盖率达94.2%,但在偏远的乡镇依旧需要以客户自己提货为主,而京东物流依靠布局农村已在全国93%区县和84%乡镇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双方可在覆盖方面优势互补。
再比如,业务协同方面,德邦做大件快递最核心的卖点是上至60kg免费送货上楼,尤其在家具、家电、床垫等细分品类,可提供送装一体化的服务,而京东商城最核心的业务就是电器类,未来双方在业务协同方面的场景势必愈加丰富。
上述协同,也已经暗示了德邦接下来的走向,即融入和协同整个京东物流业务体系。伴随着内部资源的融合,德邦与京东的业务形成了双向赋能,京东拥有了强大的配送网络,而德邦也将触角延伸到更深处,各个板块资源的整合引起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尽管已是大件龙头,德邦快递所选择的的赛道市场依然比较分散,头部企业实力愈发强劲,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中也能不断延伸自己的触角。
可以预见的是,京东未来也可以为德邦输入更多动能。除了资本,更重要的还有资源,比如京东的数字化能力、新业务场景的导入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德邦新的管理层只要一把火,或许就能引来燎原之势。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快递江湖“你中我有,我中有你”已是竞争常态,只有在利益上做到了捆绑式互信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联,京东与德邦这对“命运共同体”才能够在增量市场追逐中,更好地实现同频共振。
当然,京东只是东风,不是救世主。在快递江湖闯荡了26年,德邦一直都想走一条特别的路,曾走了一些弯路,也在不断调整方向。接下来,“焕新”后的德邦到底要往哪儿走,我们不得而知,这既离不开京东的顶层战略规划,也取决于德邦新高管团队的管理能力。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德邦无论走哪一条路,都需要自力更生。群雄逐鹿间,且看德邦未来如何高歌猛进。
2024最值钱的物流上市企业是谁?哪些物流企业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667 阅读地缘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应链:转型、挑战与新秩序
1333 阅读物流供应链领域“吸金”不力,但能给投融资事件颁几个奖
1329 阅读连续5年的“春节主力军”,德邦为何如此稳?
1205 阅读扎根供应链创新25年,一家“耐力长跑型”企业的破局启示
984 阅读中远海运回应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
994 阅读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驱动的智能仓储数字孪生革命
1007 阅读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帝王蟹进村,非遗剪纸出山
926 阅读制造业企业,不要逼物流公司降价了!
809 阅读满帮旗下山恩保险经纪2024年联合保险公司提供9970亿元货运风险兜底
79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