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老铁发来这样一条留言:
我想知道,就目前 京东自营物流一直亏损的情况下,拓展市场需不需要加大投资?会不会增加亏损?大家都知道通达系现在的服务标准都在提升, 顺丰很多商务件已经被蚕食瓜分,而通达系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只会愈演愈烈。那么客观地评价一下“京东”的优势在哪里?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是老鬼近期最想跟大家聊的话题之一。
5月10日晚,京东发布2019年Q1财报。除了大家都关注的“以开放物流业务为代表的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1%”这个惊艳的数据外,还有一个“细节”更值得关注
财报中提到的8个亮点,有一半在讲京东物流,有讲科技创新的,有讲战略合作和业务升级的,有讲线上线下融合的,有讲电商订单履行的…足见全面开放后的京东物流依然是京东最坚固的“护城河”。
问题来了:京东物流全面开放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有哪些优势?
时间拉回到半年多前。2018年10月,京东物流发布全新产品体系。这个产品体系由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快运、京东跨境、京东云仓等多项业务组成。
大家都知道,从成立之日起来,京东在物流建设上的投资力度之大,说是“基建狂魔”一点也不夸张。每项业务背后都是一张重金打造的物流网络。因此,京东物流才有底气会说自己是“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
“建物流网络和买东西有点像,不只满足现在的需求,也会为将来的需求留出提前量。”
老鬼的朋友安德华说,京东当年自建物流网络时,“现在的需求”是提升消费者在自家电商平台的购物体验,“将来的需求”则必然是全面开放。
根根京东Q1财报披露的最新数据——
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运营20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物流基础设施面积约为1200万平方米。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大陆行政区县100%覆盖,自营配送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90%以上的自营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
这份基建“成绩单”给京东物流全面开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基础建设的网络和成本优势有了,就为接入更多的外部订单提供了可能。通过开放,服务更多的商家,接入更多的合作伙伴,然后达到规模效应,进而实现扭亏和盈利。
快递物流是规模经济。只有将规模做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滚雪球式”的良性发展。而京东对操盘以规模经济为主要特点的产业并不陌生京东电商平台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靠的就是规模经济带来的红利。
站在这个角度,老鬼对京东物流引入社会需求持乐观态度。毕竟,京东物流的服务质量有目共睹,常在京东上买东西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无论对商家还是对个人而言,全面开放的京东物流都是一个值得一试的合作伙伴。因为当你已经习惯在京东上今天买(发货)、明天(甚至今天)收(到货)时,这种消费方式很难再改变。
京东物流将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定为“体验为本 效率致胜”,全面开放是对其能力的一次大考。
从Q1财报看,京东物流目前的成绩还不错。
一个是收入增长,91%,这一点开篇提到了,不再赘述;另一个是成本降低,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6.7%,继续保持低位运行。这一比例在2016财年-2018财年期间分别为8.1%、7.1%和6.9%,可以看出是在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与此同时,京东物流履约效率不断提升,库存周转天数从去年同期的38.1天降低为36.5天。
全面开放的京东物流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和合作选择。
京东本身体量巨大,面对自身平台产生的庞大需求再加上积极引入的社会需求,其在通过搭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中,必然会扩大与第三方供应商的合作。其实,京东云仓、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目前已经有近百家合作伙伴。相信这种模式今后也会逐步应用在其他物流业务上。
切记,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聊完了京东物流“全面开放”的价值,我们再来看近期关注度最高的京东快递。
进入到2019年,京东快递迎来快速布局期,产品密集发布,网络加速扩容,形成了“特快送”“特惠送”“特瞬送”三大服务品类。
从推出个人快递至今的半年时间内,全国已有50个城市的用户可以在“京东快递”小程序下单寄件,开通上百条航空运输线路,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杭州、天津等26个城市可以选择“特快送”寄航空件,近300个城市可实现次日或隔日送达。
关于京东布局快递市场,尤其是进军C端和小B,很多人觉得目前时机不算好。毕竟,现在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上市快递企业业务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
在老鬼看来,这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把京东快递作为单一业务单元比较分析并不客观,要将其放在全面开放的物流平台中去系统性地观察。
这就是京东物流除稳定外的另一大优势协同。协同的关键在供应链。
在京东物流业务中,已经布局十多年的供应链业务是最老牌、实力最强的,也是开放后创造价值最高的。随着服务的能力和场景不断丰富,京东物流针对服饰、消费品、3C、汽车后市场、家电、家居、图书、母婴、生鲜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打造了从仓储到配送,从线上到线下,从硬件到软件的供应链服务产品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中国的物流消费需求已经从点到点搬运的效率提升变成预测、采购、生产、交付的全链条优化。有能力、有想法的物流快递企业都不满足于只做商品的搬运工,而是要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前所未有地大范围、深层次介入到社会生产和消费链条中。
老鬼在前几天聊供应链时就说过,电商物流平台开展供应链业务的理念则是“基于商流,融通物流和金融”。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全面开放的京东物流。
对要做“三流合一”的企业来说,最稳定、最高效的起点就是“商流”,因为“商流”产生了相应的“物流”和“资金流”。离开“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也就无从谈起。这也是为什么电商可以跨界快递,反过来却很难的原因。
以京东物流为例,平台全面开放后,供应链业务更需要包括快递在内的其他业务的全力协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比如整合京东物流的冷链能力,在樱桃、大闸蟹等集中上市的季节,在这些生鲜水果产地城市开通生鲜专送服务,全程冷链运输,保障快速、新鲜地送到用户手中。
再比如,不同的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特点不一,对快递时效的需求也不一样,京东快递目前能提供同城速递、同城即日、跨城当日达、次晨送达、次日达、隔日达等多个时效的服务,满足用户差异化、多样性的需求。
……
所有你看到的“京东快递”,都能找到供应链的影子。
正因为如此,京东物流的朋友圈在全面开放后才能迅速扩大。除了此前的网易严选、达能、欧德堡、博西家电(中国)等,还包括向中信银行开放全国仓储网络,提供全国统一的标准化配送服务;以及与中铝创新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有色金属领域的综合性商流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平台,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聊完“水泥”,再看“鼠标”。
如果不关心也不留意技术,普通人甚至不会感觉到京东物流在这个领域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京东物流在科技创新、无人设备研发应用上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并将自身定位为技术驱动、数据智能的物流科技企业。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亚洲一号”。作为京东物流的“台柱子”,目前已经在国内投用20个。相信大家也从各种视频里看到过,在“亚洲一号”这样的超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已经实现了高密度储存和高速拣货,应用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抓取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处理复杂的业务场景。
说到仓,不得不提的还有京东云仓。
截至目前,京东云仓拥有覆盖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华东、西北、西南全国七大区约500个仓库,大区内24小时快递送达,并相继进入服装、白酒、家具、快销、生鲜、粮油等多个行业,通过发挥在技术、资源、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满足企业商家、中小商家的B2B、B2C业务等差异化服务需求。
以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为例,大家送给妈妈的鲜花很可能就出自京东云仓。通过打造“云仓+云分拣+云配”的系统模式,整合空运、冷链及落地配送资源,并实现全程路由可视化,为商家提供涵盖采购、物流、仓储、订单履约、配送等服务在内的全链路物流解决方案。
京东物流大力布局的还有各种“无人黑科技”和今年最火热的5G。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园区…京东物流已经具备了智能设备的场景化定制解决方案输出能力。
2018年10月,京东物流还将无人技术正式对外开放,提供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以及自动化咨询服务,在物流、教育、零售、汽车制造、扶贫等诸多领域开展对外开放服务。
历史告诉我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国家在快递物流业主推的发展重点之一,各种利好政策都是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准备的。京东物流在技术上的投入不仅对全面开放的保障,更是对未来的投入。
别以为这些前沿技术成果离自己很遥远,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和技术跳跃式发展的时代,谁能抢占并站稳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是这个时代的规则制定者。
关税245%时代自救指南:华强北极限交付、比亚迪出海、京东2000亿支持出口转内销、云途加收报关费、燕文预收关税保证金……
1761 阅读带你深度解析3种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VOI、VMI、JMI,你都了解吗?
1299 阅读送外卖和送快递,物流兄弟怎么选?
1166 阅读骨灰级物流人分享的库存品位分析
1192 阅读京东物流酒水仓正式运营
1097 阅读顺丰控股等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982 阅读快运网点蜕变:做云仓、盈利大增、冲刺亿元营收
1030 阅读三大空运巨头宣布推出全球货运联合业务
868 阅读普洛斯中国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新经济引擎 高质量发展
890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
84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