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Gartner深度剖析了一线工作的四种未来场景,揭示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浪潮下人机协作的种种可能。它从宏观趋势到微观实践,从理念阐述到路径指引,多维度探讨了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下对现场工人工作变化的核心议题。
在疫情之后的新时代,供应链正站在转型的临界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不仅重塑了供应链的全球布局,同时也对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者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这无疑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据Gartner研究显示,高达79%的人力资源领导表示,一线员工的高流失率已经对企业的运营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Gartner指出,各行各业的一线员工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效率压力。在供应链领域,首席供应链官们正努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应对持续的供应中断、人才短缺和成本上涨等挑战。在医疗行业,护理人员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下,国际护士理事会甚至将人力资源的匮乏称为“全球健康的头号威胁”。而在零售业,领导者们正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如机器学习和实时数据分析,来优化运营和提高利润率。这些都凸显了在当前环境下,提升效率和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线员工是供应链稳定运行的基石,他们在制造、仓储、物流和客户服务等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为例,疫情期间网购需求的激增对其运营构成了巨大挑战。然而,正是依靠12万名门店员工的辛勤工作和与自动化系统的紧密配合,沃尔玛才成功实现了业务量的逆势增长。这充分证明了,在供应链管理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实现人机协同,是突破困境、取得成功的关键。
同时,一线员工对雇主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变化。Gartner的调研结果显示,员工们越来越重视工作的灵活性,如更自由的排班和更人性化的休假政策等。绝大多数时薪工人希望组织能够将他们视为“人”而非仅仅是“员工”,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这表明,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一线人才,就必须更加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感受,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
展望未来,个性化需求将继续蓬勃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为了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供应链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人机协同,从而打造一个既敏捷又智慧的供应链体系。这要求供应链管理者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从组织结构、流程优化到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布局。
正如Gartner所指出的那样,未来工作的形态并非命中注定,而是由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变革来塑造的。面对效率和员工期望的双重挑战,企业必须勇于决策、主动变革,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稳步前行,开创供应链人机协作的新篇章。
从Gartner所勾画的一线工作四大未来场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场景不仅揭示了人机协作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为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场景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的趋势。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全面流程自动化”的场景。这一场景在许多行业中已经初露端倪,且呈现出加速到来的趋势。以日本Henn na酒店为例,该酒店率先实现了全面的“机器换人”,从而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此外,在零售行业,自动扫描设备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比如Schnucks超市发现,这些设备在货架监控上的效率比人工高出数倍。沃尔玛、京东等零售巨头也纷纷部署送货机器人,以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力短缺问题。这些案例无一不在预示着部分传统岗位可能面临被自动化取代的风险。
然而,面对这一趋势,企业不应恐慌或抗拒,而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关键在于加大员工技能再造的投入,帮助他们跨越式成长,以应对角色转型的挑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将“失业断崖”的危机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正如SAP公司首席学习官所言:“未来属于那些掌握了数字技能、拥抱变革的人。”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赋能员工,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
接下来是“人机协作团队”场景。这一场景描绘了一幅人机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其中机器和人类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工作的进展。在这种模式下,机器承担了繁重、单调的体力劳动,使员工能够专注于更具创造力的脑力劳动。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为员工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例如,通用电气公司通过部署人机协作平台,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顺丰速运则通过“机器理货、人工捡货”的方式,大幅降低了误分率,提高了物流效率。
“超级增强人类”场景则展示了科技如何赋能人类,拓展我们的体能和认知能力。从DPD为快递员配备的外骨骼到某波士顿医院利用远程呈现技术进行查房问诊,再到Moderna利用AI加速新冠疫苗的开发过程,这些实例无不表明新兴科技正在极大地拓展人类的能力边界。面对这一前沿阵地,企业需要敢于探索和创新,积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
最后,“全知全能的机器人老板”场景虽然听起来有些令人不舒服,但实际上也蕴含着许多值得关注的趋势。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未来中,机器将能够部分取代人力进行日常管理决策工作,从而使管理者能够聚焦于更具创造力和战略性的任务上。就像现在的外卖小哥,所有的工作都由一个手机分配,评价,奖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机器将成为主宰者;相反地,我们应该让技术和算法成为企业的得力助手而非冷酷的统治者。通过用人文关怀来平衡技术带来的冰冷感与距离感,我们可以确保创新与温度并存于企业之中。
综上所述,这四大场景虽然各具特色且变化多端,但它们都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展开。在人机协作日益紧密的未来社会中,“以人为镜、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来智能地应用科技手段,并注重打造人性化场景以平衡效率诉求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科技才能真正地服务于人类而非奴役人类;也只有这样人机共生的美好愿景才能得以实现并持续发展下去。
此外,科技的迅猛发展虽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始终无法改变商业活动的本质内核——那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全心全意地为需求服务。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尤其如此:快速感知并响应市场需求、实现高效协同作业以及做出明智决策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四梁八柱”。而想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以赋能一线员工为起点和落脚点;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拥抱自动化技术、以人性化方式去落地智能化应用,并以创新勇气去颠覆传统范式才能让供应链在智能经济时代背景下乘风破浪地前行!
在供应链的广阔天地中,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化转型、人机协作、员工赋能和组织变革,这四大要素正共同构筑起新时代供应链一线的工作模式。
数字化转型,如同给供应链装上了智慧的翅膀。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的融合推动下,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以某全球知名的快消品公司为例,他们成功打造了一个端到端的数字化平台,将供应商到门店的所有数据实时整合,借助AI算法优化库存管理、生产能力和物流配送。这一创新使得原本需要数周的响应时间大幅缩短至数天甚至数小时。数字化技术的融入,让供应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中更加灵活应对。
人机协作则为供应链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一个家电制造巨头的车间里,人机协作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机器人高效地完成零部件的搬运和组装任务,而工人们则专注于质量检测和问题解决。这种人机协同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让员工从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和价值创造中。结果显示,生产效率提升了30%,同时车间的创新提案也增加了50%。可见,人机协作是推动供应链持续创新的关键力量。
员工赋能是供应链持续发展的基石。德国软件巨头SAP深谙此道,他们为一线员工定制了VR/AR培训课程,通过模拟实际操作场景和游戏化互动,让员工随时随地沉浸在数字化工具和流程优化的学习中。这种创新的培训方式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还为他们铺设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通道。经过培训的员工工作效率平均提升了20%,培训时间也缩短了50%。这一切都彰显了员工赋能对于供应链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组织变革则是确保创新落地的关键一环。某行业领先企业进行了扁平化改革,打破了部门壁垒,组建了敏捷小组,并通过“创新加速器”来孵化变革项目。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模式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使得创新项目能够快速落地并产生实际效益。这种组织变革为供应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供应链变革的核心原则。技术只是手段,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只有精心打磨人机协作的每一个细节,真诚回应员工的期待和需求,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员工的创造力,人机协作才能展现出最耀眼的光芒,供应链的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在供应链人机协作的道路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Gartner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践指南。
首先,需求导向是供应链活动的出发点。通过数字工具精准捕捉市场需求信号,是一切供应链决策的基础。以某快消品巨头为例,他们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从消费终端到供应链全线的信息共享,让一线员工能够实时感知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快速响应。这要求企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赋予一线员工更多的决策权,让他们成为市场变化的“感应器”,用一线员工的智慧引领供应链的全局发展。
其次,规划引领是供应链自动化的关键。这需要企业进行全面的人机协同规划,明确实施的先后顺序和重点。某领先汽车制造商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他们在标准化程度高的环节大规模推广机器人应用,同时在定制化需求多的环节积极开展人机协作试点。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持续创新是推动供应链自动化的不竭动力。从试点到推广、从局部到整体,每一步都需要循序渐进、持续努力。海尔集团通过三年的持续创新和实践,成功将AGV小车从仓储扩展到制造车间,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此外,人才是供应链发展的核心资源。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实施“人才再造”计划,通过轮岗、培训、在线课程等多种方式为一线员工提供系统的数字化技能培训。新加坡某大型物流企业的成功案例表明:授人以渔、赋能于人不仅能让员工在变革中成长,还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文化塑造是驱动供应链变革的“精神原子弹”。企业需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让一线员工自觉追求创新。华为公司的创新机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通过持续的激励机制和文化引导,让创新深入企业血液成为文化基因。这充分说明了文化理念在推动供应链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人机协作将在一线的工作岗位大放异彩。在智能工厂中,员工与机器人将和谐共舞;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员工将化身为数据分析师和预测师;在无人机和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供应链将变得更加透明和高效……这一切美好的愿景都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驾驭技术为我所用,让机器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Tracy:绿色不是成本!
6710 阅读靠供应链暴赚、大建冷链物流,年营收77亿的奶茶品牌冲刺IPO
3240 阅读跃点物流科技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2904 阅读顺丰、鲜生活、京东物流、万纬物流、普冷、菜鸟…谁家冷链能在2025实现新突破?
1934 阅读京东物流发布全球织网计划2.0路线图:全面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
1602 阅读物流新央企成立!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
1202 阅读中力股份上交所主板上市,电动叉车市场迎新机遇
1153 阅读顺丰、圆通、韵达、申通发布最新业绩
1041 阅读顺丰实现全货机国内航班首次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飞行
968 阅读科技助力轮胎制造业转型,菜鸟与华勤集团通力轮胎自动化仓储升级项目正式启动
99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