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一场万众瞩目的物流盛会在亚特兰大如期举行。作为北美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行业展会,Modex每两年一度吸引着全球物流领域的领军企业汇聚于此,展示最前沿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本届展会以"智能供应链时代:数字化、自动化、互联互通"为主题,吸引了近1000家参展商,规模空前。
纵观展会各个展区,一个明显的趋势不容忽视: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设备,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引领着行业变革。在主办方MHI的统计中,过去5年,超过80%的参展企业都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进行了投资布局,这一数字在本届展会上攀升至95%。从AGV、AMR到智能机械臂,再到内置人工智能的供应链控制塔,处处可见的机器人身影,让人真切感受到数字化、自动化革命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
2024 年 Modex 物流展再次汇聚了全球供应链和物流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行业最新趋势和技术创新。其中,仓库自动化成为展会焦点,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在众多自动化解决方案中,机器人技术凭借其灵活、高效和可扩展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仓库运营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Modex 2024展会上,一场题为"弹性机器人驱动下一代订单履行"的专题论坛吸引了众多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专业人士。会上,来自标杆企业Lane Automotive的首席信息官David Meadow、系统集成商Hightek的首席自动化官Zach Bame,以及机器人独角兽Exotec的北美区总经理 Stanislas Normand,就机器人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实践经验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前沿领域的最新动向。
David Meadow是汽车零部件批发商Lane Automotive的首席信息官,他首先分享了公司引入机器人系统的缘起。"新冠疫情导致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压力,"David坦言,"区域内的员工流失率一度高达75%,我们雇佣10人,两周内留下的不足3人。同时,年轻一代更青睐于相对轻松、有吸引力的工作,快餐店时薪都涨到了21美元,而繁重、枯燥的仓储工作越来越难吸引人才。传统的人力密集型作业模式难以为继,倒逼我们重新审视仓储运营的方式。"
Lane Automotive的目标是实现库存周转效率提升2-3倍,这对于拥有10万种SKU、日均出货量超10万件的汽配巨头而言,绝非易事。经过深入分析、多方对比,他们最终决定引入Exotec公司的Skypod机器人系统。"我们选择Exotec主要基于三点考虑,"David解释道,"首先是技术先进性。Skypod采用了自主导航、机械臂拣选等前沿技术,整个系统可实现全自动运转,大幅减少人力需求;其次是灵活性。相比固定的输送线,Skypod支持模块化部署,可根据业务变化灵活调整规模;最后就是协同性。我们希望机器人能与其他自动化设备协同工作,实现端到端的效率提升。而Exotec可以与我们现有的WMS、WCS等上下游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然而,引入机器人并非一蹴而就。"我们既有的仓库是在2017年规划的,当时完全没有考虑机器人的出现。"David回忆道,"为了部署Skypod,我们不得不拆除了55%的货架,调整库区布局。此外机器人投产初期,员工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作业模式,这些都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不小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困难,Lane Automotive在启动项目之初就制定了周密计划。"我们采取了分步实施的策略,先选取一个库区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向全仓推广。我们还非常重视员工培训,提前数月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帮助员工尽快掌握机器人作业要领。同时,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变革管理活动,通过培训、参观、体验等方式,消除员工的抵触心理,调动他们参与自动化改造的积极性。"正是凭借审慎的规划、灵活的实施和细致的人员准备,这一项目历经一年多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目前,Skypod已承担了近60%的日常出库业务,拣选效率较之前提升了5倍,人均产出是传统人工的3倍。更可喜的是,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工伤事故显著减少,团队士气也明显提升。"David如是说。
Hightek的首席自动化官Zach Bame见证了众多行业客户的自动化之旅。"我们的客户来自服装、电商、食品饮料等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痛点,就是招工难、留工难。"Zach表示,"以某服装品牌商为例,他们曾苦于用工短缺,订单交期常常难以为继。我们为其规划了一套柔性自动化方案,将移动机器人、高密度存储、智能分拣等技术融为一体。投产后,单个作业员的拣货效率从原来的每小时50行,提升至300行,人力需求减少70%。同时,大热天的仓库里再也不见员工挥汗如雨的身影,机器人也不会抱怨工作辛苦。如今,这家企业的用工之忧已烟消云散。"
不过,Zach也坦言,目前机器人系统在集成应用时仍面临诸多挑战。"业内缺乏统一的互联互通标准,不同厂商的机器人很难实现'一言不合就开干'。"他打趣道,"比如在货到人拣选时,AGV将货架送到工作站,但机械臂识别不了货架类型;或是机器人将托盘运送到打包区,但堆垛机的控制系统无法感知托盘到位,结果两边干等造成效率损失。"这就需要通过二次开发来实现"手工对接",工程量不亚于新建一个系统。
展望未来,Zach认为开放互联将是机器人行业的必由之路。"未来,机器人将不再各自为政,而是协同作战。各类机器人将在统一的平台下'分工合作',实现调度、控制、优化的一体化。"他以仓储机器人编队为例,阐述了自己的设想:"我们正在研发一套智能调度算法,它可以实时分析各机器人的位置、电量、任务等状态,并结合订单优先级、路径拥堵情况等因素,自主分配任务和路径,让每个机器人都能'各司其职',协同高效。"在Zach看来,数字孪生、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进步,将为这一愿景插上腾飞的翅膀。"届时,每个机器人将与其数字孪生实时同步,我们可以在虚拟空间模拟调试任何策略,从而大幅缩短开发周期。而5G和边缘计算则让机器人的感知、计算、控制实现就地处理,不仅降低时延,也让调度更加灵活智能。"
作为此次论坛的"明星企业",Exotec的北美区总经理Stan Braun谈起他们的"机器人经"。"传统的自动化系统往往是'量身定制'的,投资巨大、周期漫长,很难满足客户快速多变的需求。"Stan开门见山,"而我们的Skypod系统具有三大优势:模块化、移动式和软件定义。一方面,标准化的机器人模块可以'即插即用',客户可以随时根据业务规模,增加或调整机器人数量;另一方面,轻量化设计让机器人可以灵活穿梭于货架之间,无需对现有仓库布局做大的改动;此外,机器人还搭载了智能视觉、自主导航等算法,可根据环境变化自主执行任务,减少人工干预。"正是凭借这些差异化优势,Exotec从众多机器人玩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潮头的弄潮儿。
不过,Stan坦言,面对已使用自动化多年的客户,推广机器人并非易事。"一些客户习惯了传统的固定设备作业模式,认为'把钱砸在钢铁上'更靠谱。"为了消除顾虑,Stan经常用数据说话。"我们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投资回报分析,详细测算机器人方案的成本节约、效率提升等收益。以某日化品牌商为例,通过部署我们的混合拣选系统,其拣选成本可降低70%,人效提升3倍,投资回报期不到2年。"同时,Stan十分强调业务适配性。"我们会深入了解客户的SKU结构、订单特征、运营目标等,模拟不同业务场景,评估机器人能否满足个性化、多变的需求。譬如有个客户生产口罩,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单量大,这就非常适合机器人拣选;而有些客户则以小批量、多品类为主,我们就会建议他们先聚焦单品种拣选场景,积累经验后再扩展。"
论坛的高潮出现在嘉宾们畅想未来的环节。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三位嘉宾各抒己见,观点碰撞,激烈而又和谐。
"未来5-10年,机器人将无所不在,渗透到供应链的各个角落。"David语气坚定,"从仓储、制造到配送、售后,只要有重复性、标准化的流程,都将被机器人接管。我相信,实现'无人工厂'将指日可待。"
Zach则着眼技术变革。"机器人将从单打独斗,走向集群作战。"他展望道,"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将为机器人注入新动能。未来,成百上千台机器人可在统一平台下自主协同,犹如蜂群般高度分工、默契配合。同时,数字孪生、智能调度等技术让机器人编队可对各种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想象一下,当订单井喷时,系统可实时评估业务压力,自动增援机器人;当货架被掏空时,机器人又能快速补货,确保货如轮转。这种柔性、韧性,将成为供应链制胜的关键。"
谈到人机关系,Stan颇具哲理。"未来,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良师益友。"他娓娓道来,"机器人将从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人的双手,转而去从事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脑力工作。在人机协作的框架下,机器人负责识别、搬运、装配,而人则专注于流程设计、异常处理、创新优化。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人机共生'时代。"
嘉宾们的观点引发了热烈讨论。台下观众纷纷举手提问,会场气氛一度十分热烈。有人问及,"随着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一线员工的就业前景是否堪忧?"对此,David感慨道:"诚然,有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替代,但同时也会催生大量新岗位,如机器人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升自身价值,而不是躺在'温水'里等死。"Zach则表示,机器人的普及将倒逼职业教育的变革。"未来,编程、数据分析等将成为职场必备技能,各大院校、培训机构须加快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帮助从业者实现升级转型。"
展望未来,嘉宾们既感到机遇无限,也不讳挑战重重。Stan坦言,目前机器人在感知、决策等方面仍难以媲美人脑,面对复杂非结构化环境时常常"掉链子"。同时,多机器人协同调度也尚未成熟,算法模型往往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现实场景。"这就需要我们在创新中寻突破,在应用中促发展。"Zach则指出,当前机器人生态尚不完善,部分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等还掌握在国外巨头手中。"我们必须通过技术攻关,实现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安全化发展。"此外,机器人领域的标准规范建设也任重道远,亟待政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构建统一的参考架构和互联规范,打通"信息孤岛",释放数据价值。
讨论临近尾声,主持人提出最后一个问题:"面对未来,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布局机器人?请大家分享一些建议。" David抢先发言:"首先,企业高层要树立数字化思维,把握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发展脉络,将其纳入企业的战略视野。其次,要立足需求,对症下药,宜机器人则机器人,宜人工则人工,切忌盲目跟风。最后,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吸纳机器人工程师等紧缺人才,为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Zach则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机器人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通力合作的生态体系。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组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培育内部创新文化,鼓励员工学习机器人相关知识,参与项目实施,用机器人思维武装头脑。唯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Stan则呼吁把握机器人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企业应用机器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行业也青睐有加,众多创企获得融资,跑出了'加速度'。对于有意布局的企业而言,当下正是窗口期,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先进产能建设。从中长期看,机器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撬动千亿级市场。谁能率先掌握这一利器,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主持人最后总结道:"今天,我们见证了一场机器人技术和物流行业的思想盛宴。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照亮了迈向智能时代的征程。风云际会,变革已至。企业必须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以数字化思维驱动创新,主动拥抱机器人,引领行业变革,方能立于潮头,笑傲江湖。我坚信,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政企各界的协同发力,机器人产业必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驾驭机器人经济这艘智能化的'巨轮',共同开创智慧供应链的新纪元!"
来自Geek+的高管Rick Defiestas先生,以"把握时代变局,拥抱柔性自动化"(Don't Get Locked In)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分享了他们在过去一年中通过为客户部署机器人仓储系统,助力企业实现灵活、高效运营的实践和心得。
劳动力短缺倒逼行业变革,机器人大显身手
Defiestas开门见山地指出,对于Geek+的客户而言,找到合适的员工、留住现有员工是眼下最棘手的难题。"我们70%的客户表示,他们苦于招工难,常常难以招到七成的计划人数。"他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很多资深员工面临退休;另一方面,仓储工作本身并不吸引年轻人,大家更愿意去快餐店打工,而不愿意整天在仓库里搬箱子。Geek+在美国南部的一些客户,周一需要安排150%的人力来上班,才能勉强凑齐当天的班次。可以想见,用工荒正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技术异军突起,为缓解"招工难"开出了药方。Defiestas以一名普通的仓库拣货员的日常为例,细数了人力作业的种种弊端。"在传统模式下,拣货员往往要在仓库里跑上跑下,寻找货品位置,有时错拣、漏拣的情况在所难免。"数据显示,拣货员往往有40%到60%的时间都浪费在走动和寻找上。而机器人系统可以将货品自动送到拣选工作台,大大简化了作业流程。"通过货到人,我们把效率提高了2到3倍。"此外,机器人搬运代替人工,也让员工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一些Geek+的客户反馈,机器人投用后,员工满意度和留存率明显提升。
定制化需求频变,柔性成制胜法宝
在当下市场变幻莫测、需求个性化的大环境下,柔性化正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Defiestas指出,很多企业对未来3到5年的业务规模和订单量难以准确预测,尤其是在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面前,传统的固定自动化很难招架。"疫情期间,有些客户的订单量一夜之间暴增了9到12倍。但你总不能简单地把设备扩容10倍吧?"他打趣道。相比之下,机器人系统以其灵活、模块化的特点,能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企业可根据业务发展,随时增加或调整机器人数量,而无需翻修基础设施。
此外,定制化程度的提高,也对物流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并非所有货品都适合放在料箱里。"Defiestas举例说,很多鞋服品牌商习惯平放鞋盒,而不愿意把鞋子竖着塞进料箱。如何兼顾特殊货品的存储要求,也成为不少企业头疼的问题。而Geek+提供的货架机器人可与多层穿梭车、AGV等设备组合,灵活应对不同货型、尺寸的商品。"未来,我们还将提供托盘机器人,实现一站式解决方案。"
项目落地分享:机器人助力无缝换仓
"理论听起来都很美,但落地时却常常困难重重。"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机器人的灵活性,Defiestas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这家客户原本在A仓部署了Geek+的货架机器人系统,但由于业务调整,需要把系统迁移到B仓。于是Geek+的工程师开发了一个搬迁路径,让机器人自主将货品从A仓搬运到B仓,整个过程中客户的日常拣选业务丝毫不受影响,实现了仓间无缝切换。"传统的固定自动化想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Defiestas进一步指出,机器人系统的模块化设计,让企业可以分阶段上马自动化项目,而无需一次性投入巨资。"很多客户会担心一步到位的风险。有了机器人,他们可以先期小规模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扩大部署。"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搭积木,今天搭一层,明天再加一层,随时可以拆解和重组。"据他介绍,Geek+已与诸多头部快递、制造企业达成合作,通过机器人系统助力客户实现分步走、低风险的柔性化转型。
"软实力"助推机器人落地,标准化大势所趋
在分享机器人项目实施经验时,Defiestas特别强调了培训与变革管理的重要性。"引入新技术,员工的适应和学习至关重要。"他谈到,Geek+会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培训计划,通过情景模拟、在岗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一线员工熟悉上手。"我们希望把机器人设计得越简单越好。"Geek+采用图形化界面,员工只需跟随屏幕的可视化指引,就能轻松完成拣选作业,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Defiestas还分享了一个小花絮:"有一次,客户公司的老总跑来体验,都说如果他能学会,那真是傻瓜都能用了。"
今天,我们站在智能制造和物流自动化变革的风口,机遇与挑战并存。"Defiestas在结语时表示,"对企业而言,关键是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主动出击,提前布局,方能在剧变时代抢占先机。"他坦言,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仍任重道远,在技术突破、生态构建等方面有不少难题亟待攻克。但他坚信,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产学研用各界的协同创新,智能物流必将带来更多惊喜。
"订单履行,说白了就是接订单、配货、出货,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流程,至今还是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难题?"演讲伊始,这位身着黑色Polo衫、自称"Geek"的Muji CEO抛出了一个令人玩味的问题。他解释道,订单履行之所以被公认为"烧钱坑",根源就在于传统模式下自动化与人工作业的矛盾。
"行业里一直有种观点,觉得自动化就是用设备替代人工。这种思路可以一针见血地概括为——用更多的钱,买更多的设备。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要么前期投入太大回本周期长,要么就是设备利用率低,经常闲置。"现场的一些系统集成商和最终用户听了连连点头。CEO进一步指出,固定自动化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灵活性差,面对如今订单结构复杂、需求变化快的新形势,着实捉襟见肘。"有的客户一夜之间订单量暴涨10倍,你总不能一口气把输送线拉长10倍吧?"他打趣道。
要打破这一困局,CEO认为关键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现在,一套自动化系统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哑设备',傻傻地干活,缺乏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比如输送线,就只会简单地把货物从A点输送到B点,对于货物是什么、怎么来的、要去哪里,根本一无所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大堆软件去管理和调度它们。" 相比之下,Mujin的机器人系统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可实现对环境全方位、实时的感知。配合软件算法,机器人可以主动分析每一个订单的Sku、数量、目的地等属性,从而自主规划出最优的拣选路径和顺序。"这就像给每个机器人装上了一个'大脑',让它们从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了智慧的合作者。"
其次是打通各子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端到端的信息流转。CEO以一个生动的类比阐释了当下行业的痛点:"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仓库是一个人体,那么进货、存储、分拣、包装、出货就是从口到胃,再到四肢百骸的各个器官。但问题是,这些器官各自为政,缺乏协同。进货的不知道库存情况,拣货的不清楚发货状态,整个身体就像是一盘散沙。" 而Mujin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软件将各个硬件紧密地串联起来,犹如人体的神经网络和血液循环。来自各设备的实时数据,会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中央控制系统,经分析处理后再下发指令,指挥各"器官"协调运作。"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套拥有统一'意识'的自主神经系统,让仓库像人的机体一样,能够自如地感知外界变化,灵活调整内部机能。"
第三是加速机器人的模块化、标准化进程。CEO指出,当前许多机器人企业仍走在"量身定制"的老路上,这就意味着更长的交付周期和更高的成本。Mujin则另辟蹊径,着眼于将机器人"零部件化"。"就像今天你装电脑,可以随意地挑选CPU、内存、硬盘,未来组装一套机器人系统,也将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通过软硬件解耦,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模块可自由组合,因地制宜地匹配不同的应用场景。这种"即插即用"的模式,不仅能大幅压缩项目实施周期,更让二次开发、迁移部署变得轻而易举,充分体现了机器人的灵活性优势。
最后,CEO强调,数字孪生将是驱动变革的"新引擎"。"传统的仿真软件,往往只能静态地搭建场景,调试策略。但实际运行时,现实与模型往往大相径庭,问题层出不穷。"而Mujin的数字孪生系统可将机器人、货架、货品等物理实体,以点云、视觉等数字化形式,实时镜像到虚拟空间。"这就像在现实中备份了一个'数字分身',可以实时监测每个节点的状态,预判风险隐患。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停下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推演验证,争取药到病除。" 同时,海量的运行数据也为算法迭代和策略优化提供了素材,让系统越用越聪明。"我们的终极愿景,就是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实时映射、交互演进的虚实共生系统。这将彻底改变物流行业的运筹帷幄。"
在详细阐述技术路线后,CEO又分享了几个Mujin的最新落地案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套用于跨境电商的自动化物流系统。Mujin为客户设计了分别适用于立体仓库、Shuttle车、AGV小车的机器人模块,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了调度指挥。据介绍,这套系统目前已稳定运行3个月,处理的订单量从最初的5000单/天,提升到2万单/天,节省人力超70%。CEO现场播放的一段监控视频显示,数十台穿梭车在密集的货架间灵活穿行,一旁的机械臂正快速地将货物抓取到滚筒线。画面另一侧,几台AGV小车正在有序地将成品箱运往发货区。"这是一个货到人拣选和机器人拣选相结合的方案。通过算法优化动态调度,订单处理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另一个亮点案例是Mujin为日本一家大型3PL设计的"黑灯车间"。以往,该客户每到旺季,都要花大量时间招募、培训临时工,还经常因缺人而延误发货。而如今,当一箱箱货物被送进仓库,自动化系统便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作业:机械臂将货物逐一码放到货架,输送线将订单分类汇总,AGV则穿梭往返于各分区。CEO骄傲地表示:"这个项目的终极目标是'0人值守'。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我们都了然于胸,即便在千里之外也能轻松管理。"
演讲最后,CEO话锋一转,谈到了他对机器人行业乃至整个物流行业的一些思考。"很多企业谈到自动化,脑子里想的无非就是降本增效、提质提速。诚然这是重要的,但更关键的是,要从机器换人走向人机协作。" 他坦言,机器人在识别、反应、决策等方面尚难以媲美人类,一味地排斥员工并不可取。"未来,员工将从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转而充当系统的"教练"和"管家"。他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经验持续优化算法,用人的智慧驯服机器。"
同时,CEO呼吁业界应加快构建标准规范。"现在,机器人企业都在忙着造轮子,整个行业正面临碎片化的困境。只有建立统一的架构和接口,才能形成协同效应,推动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他以Mujin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操作系统"MuRos"为例,表示愿与各界伙伴携手共建开放、兼容的软硬件生态。
"无论是机器人、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大数据,本质都是连接器,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桥梁。" 演讲临近尾声,CEO再次强调技术创新的内核是为了"服务人"。他满怀信心地表示,随着各项技术日益成熟,加之5G、边缘计算等新基建的铺开,智能物流将从概念走进现实,跨越"不可能三角"。"站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风口,我们每个人都将是塑造未来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拥抱变革,拥抱智能,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如潮的掌声中,这场思想盛宴圆满落下帷幕。
离场时,现场观众的讨论仍在继续。一位快递公司的高管若有所思:"我们一直把自动化和人力看作背道而驰的选择,现在看来是个伪命题。" 一名系统集成商则表示要把Mujin的"模块化"思路应用到新项目中。还有博士生在对"数字孪生"的应用前景津津乐道, "这让我想到《头号玩家》里的'绿洲',人类在游戏中创造虚拟形象。未来搞不好货品、机器人也都要有虚拟分身了。"
仓库机器人技术将持续朝着更智能、更灵活、更协作的方向发展,并与其他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共同塑造未来的智能物流生态。以下是本次展会讨论和展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关键趋势:
1. 人工智能 (AI) 和机器学习 (ML) 赋能智能决策
AI 和 ML 将成为机器人技术的核心驱动力,赋予机器人更强的感知、决策和学习能力。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机器人可以预测需求波动,优化路径规划,并根据实时情况动态调整工作流程,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分配和任务执行。例如,Exotec 的 Skypod 系统已经集成了 AI 算法,可以根据订单优先级、仓库布局和机器人状态,动态调整机器人的任务分配,确保订单履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视觉识别和传感器技术拓展应用边界
高精度视觉识别和传感器技术将使机器人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物体、读取条形码,并进行更精细的操作。这将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例如:
复杂拣选和包装:机器人可以识别不同形状、尺寸和材质的物品,并进行精准抓取和放置,处理易碎品或异形物品,实现更广泛的自动化应用。
自动化质量检验:机器人可以利用视觉识别技术进行产品缺陷检测,例如划痕、污渍或尺寸偏差,提高质检效率和准确率。
环境感知和安全导航:机器人可以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识别障碍物,并进行自主导航,确保安全高效的运行。
3. 人机协作 (HRC) 实现优势互补
未来仓库将是人机协作的场所。协作机器人 (Cobot) 可以与人类员工安全地并肩工作,弥补彼此的不足,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
重物搬运:Cobot 可以协助员工搬运重物,减轻员工的体力负担,并降低工伤风险。
装配和组装:Cobot 可以与员工合作进行精细的装配和组装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辅助拣选:Cobot 可以根据员工指令,将物品从货架上取出或放置到指定位置,提高拣选效率。
4. 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提升物流效率
AMR 将在仓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负责物料运输、库存盘点、订单配送等任务。AMR 可以自主导航,避开障碍物,并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例如仓库管理系统 (WMS) 和企业资源规划 (ERP) 系统,实现更高效的物流管理。
5. 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决策和降低风险
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创建仓库的虚拟模型,用于模拟和测试各种场景,例如:
优化仓库布局:通过模拟不同布局方案,评估其对效率和成本的影响,选择最佳方案。
评估新技术:在虚拟环境中测试新技术,例如新的机器人系统或自动化设备,评估其性能和投资回报率,降低实施风险。
预测潜在问题:通过模拟各种场景,例如 peak season 或设备故障,预测潜在问题并制定应对方案,提高仓库的弹性和可靠性。
6.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赋能数据驱动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将为仓库机器人技术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将数据存储和处理分布到云端和边缘设备,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延迟,以及更灵活的扩展性。这将为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7. 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记录和跟踪仓库中的物料和产品信息,例如来源、批次、质量检验结果等。这将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有助于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8. 5G 和物联网 (IoT) 实现实时连接和数据共享
5G 和 IoT 技术将为仓库机器人技术提供高速、可靠的无线连接,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和设备协作。这将进一步提升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并支持更复杂的自动化应用场景。
面对仓库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和物流专业人士需要积极拥抱创新,并将其视为提升竞争力和推动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下是一些建议:
建立数字化思维: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并从组织架构、流程优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升级。
加强技术学习和人才储备:积极学习和了解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并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为自动化转型做好准备。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选择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的机器人技术供应商和集成商,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自动化项目的成功实施。
注重数据分析和持续优化:建立数据驱动的运营管理体系,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监测系统性能,并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最大化机器人技术的价值。
关注行业趋势和政策法规:密切关注仓库自动化领域的最新技术趋势和政策法规,及时调整战略,并确保合规运营。
仓库机器人技术正在引领着物流行业的变革,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积极拥抱创新,持续学习和优化,供应链和物流专业人士可以利用机器人技术的力量,构建更智能、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未来物流生态。
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86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3175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2737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49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2152 阅读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139 阅读刚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无霸市值已缩水211亿
180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769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584 阅读智能仓储企业“智世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151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