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生产企业,别总让仓库当“替罪羊”

[罗戈导读]长久以来,仓库在生产企业中常因地位权重低、专业性难以被看见、工作职能容易被忽视,成为被“甩锅”的专业户。

在生产企业里,仓库似乎永远站在了“问题”和“矛盾”的漩涡中心。

一旦出了事情,仓库总是第一个被点名、第一个被指责的部门:

库存不准,是仓库没管好;订单发不出来,是仓库效率低;生产计划乱套,也扯到仓库“货没到”。

但奇怪的是,当企业订单“丰收”、运转良好时,功劳却很少有仓库的份。

仓库真的有那么“十恶不赦”吗?显然不是。

仓库是生产企业的配套环节,其存在的价值和效率,更多依赖于生产计划、销售需求以及企业整体供应链的协同,而非仓库独立决定。

但长久以来,仓库在生产企业中常因地位权重低、专业性难以被看见、工作职能容易被忽视,成为被“甩锅”的专业户。

接下来,分享几点看法:

01 生产企业仓库,曾经遭遇的“冤假错案”

仓库在生产型企业中属于服务和支持性质较为明显的部门,很多问题并不是仓库造成的,但最后都集中归咎于仓库。

这一“背锅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企业管理中分工协作、责任边界、管理权重等多方面的问题。

1.1仓库爆仓了,就是仓库的错?

仓库爆仓是生产企业常见的问题,但它的背后未必是仓库的责任。

爆仓可能是因为生产过剩,订单未及时发货,也有可能与销售预测不准确、库存积压等环节有关。

然而,一旦仓库里的货物“爆了仓”,管理层“问责”的第一站永远是仓库:“货为什么放这么多,没控制好?”

仓库爆仓,仓库管理者肯定也有责任,比如,没有及时做库内转移,未提前预警等,但更大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生产计划无序或销售环节的不可控性上。

1.2库存账实不符,是仓库管理出了漏洞?

一些生产企业常出现的问题是:库存管理系统显示还有货,但实际操作却找不到货或数量差距较大。

这一情况出现时,仓库通常会被认为是管理不善、执行力差或者工作态度有问题。但真相可能是:

生产部门急于生产,没按流程申请就领走了物料,却未在系统中记录;或者销售端紧急发货未打招呼,导致库存账目混乱。

其实,账实不符的情况,绝不是仓库单一环节能够决定的,而是对上下游(生产、销售)流程管理混乱的一种直观表现。

而仓库因为是直接的执行环节,反而成了“背锅侠”。

1.3订单不按时发,是仓库发货不力?

当销售订单无法按时发货时,仓库往往被指责发货慢、流程混乱。

但实际上,有时候货物生产下线后往往存在质量问题,导致需要返工,这大大延迟了订单发货时间。

而生产部门有时会因为这些问题,将责任推到仓库“没及时将质检有问题的货物返回给生产线”上,让仓库成为销售投诉的“接口”。

实际上,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相互影响,仓库的发货效率是结果,而真正决定这一结果的是生产、质检以及内部沟通的流畅性。

仓库是“背锅侠”,却常常不是“问题制造者”。仓库的“罪”,更多是生产企业管理结构问题或内部协同失当的“表象”。

02 为何仓库总是被轻视,甚至是“嫌弃”

仓库在生产企业的运作中承担的工作很重要,但地位却不高,甚至在很多企业中成为了“低权重”、“被轻视”的对象。

这种现状的形成,来自于企业组织分工、职能技术认知以及仓库管理者自身等多方面影响:

2.1仓库是“小弟”一般的存在,地位低,权重小

在企业分工中,生产制造、销售和采购是利润的直接相关者,是企业的“显性核心部门”,而仓库则是为这些“核心部门”提供服务的配套部门。

因为仓库功能看似单一,“收发存”的动作容易操作,所以它在管理者眼中的“存在意义”总是被低估。

仓库角色定位。企业总觉得仓库是支持生产或销售的“幕后部门”,而不是关键业务单元;

资源倾斜不足。当企业的资源优先流向创造价值的“前端”,仓库自然会成为边缘化的存在;

管理上忽视权重。生产计划没完成,是销售的问题,或者是工厂产能不足,但仓库一旦出事,却很少有人会考虑背后的复杂性。

2.2专业性被忽视,没有技术含量的误解

相比生产的技术创新、信息化、大数据,或者说采购和销售的精准能力,传统仓库被许多人认为“门槛低、技术要求低、人人都能干”。

许多仓库“一把手”甚至都不是专业物流或者供应链管理出身,而是被“随意任命”的“后勤主管”。这种认知,也直接导致了仓库在企业运作中的“话语权缺失”。

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仓库运转的好坏,确实并非简单收发货这么简单,其中涉及布局规划、流程设计、库存控制等深层技术问题;

被误解的“技术简单”。许多管理者轻视仓库的复杂度,导致仓库缺乏被认可和投入资源的机会;

缺乏与“高权重部门”对等交流能力。由于一些仓库管理团队缺乏“专业范儿”,无法用技术和事实“说话”,导致部门协作中往往居于下风。

2.3习惯性被“欺负”,仓库开始越来越轻视自我

长期作为企业的“问题背锅侠”,仓库人员的心态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他们习惯性地承担了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并逐渐开始看轻自己,认为自己部门确实就是服务于其他核心部门的,问题出现是“理所应当”。

仓库管理人员的自我认知偏差。仓库管理者不主动承担管理压力,反而容易陷入一种消极心态中,默认自己“不被理解是正常的”;

“背锅”文化助长”替罪羊“现象。当管理者习惯性将错误甩给仓库,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会形成一种“企业文化”。

因为“后台支持类部门”属性,仓库被轻视,也因为其技术专业性和复杂性常被外界误解,加上其“习惯性”自我轻视的心理定位,让仓库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的“边缘人”。

03 为仓库“正名”,让它的价值落到实处

要让仓库不再被当成“替罪羊”,生产企业需要从组织分工、岗位能力提升以及跨部门协同等方面入手,重新梳理仓库的作用与价值,强化其在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3.1让仓库管理“技术化”,赋予其更多技术支持与权重

仓库管理的专业化不是简单的物料“收发存”,而是涉及库存优化、布局设计、信息化管理等复杂功能。现代生产企业需要更多关注仓库的“专业含量”,提升其在供应链中的权重。

引入WMS系统等信息化工具,提高仓库的精准性和效率,让仓库从“经验化”管理转向“科学化”支持;

通过梳理流程,包括物料申请、入库环节、库存异动、线边库管理、成品库管理等,让“流程透明”减少无谓的甩锅现象。

3.2提升仓库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

让仓库管理自己站得住脚,是解决“背锅现象”的核心途径。只有仓库团队自己能力足够强,才能在部门间的协作中建立起话语权,成为不可忽视的专业存在。

确保核心仓库管理岗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担任,并拥有跨部门沟通的能力;

针对仓库管理人员,增加一些更加专业化的外部培训,包括:库存控制、布局优化(提升面积利用率)、降本增效、人效提升等,强化专业技能;

用实际绩效数据说话,比如收货及时率、库存周转率、发货准确率等,展示仓库的价值和能力。

3.3建立企业协同文化,弱化“甩锅机制”

仓库的效率从来不是孤立的,与其让仓库成为“问题集中地”,不如实现跨部门的协同管理,减少部门摩擦,从整体效益提升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生产、销售、采购与仓库的内部协同平台,做到需求精准同步,减少因信息误差导致的责任推诿;

明确问题责任链条,建立部门间共同目标,减少“出了事情就抓替罪羊”的行为;

引导全员的解决问题导向,而不是仅仅关注“出了问题谁来背锅”。

写在最后

仓库作为生产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在日常运营中承担着货物存储和流转的关键职责。

它不是企业内部问题的始作俑者,却常常成为“问题爆发”的出口和“背锅专业户”。

本质上,这不仅反映了仓库自身管理上的某些不足,更体现了生产企业整体管理分工中的结构问题与“背锅文化”的缺陷。

生产企业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三个维度入手:

一是,赋予仓库更多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让“幕后工作”被看到、被认可;

二是,强化仓库管理者自身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建设,使其“能说话、有底气”;

三是,打造企业内部的协同文化,让跨部门的“合作替代责任推卸”,真正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仓库不是问题的源头,而是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下一篇:仓储库存分析法大全:ABC分析法、区域合并法、替代产品法......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活动/直播 更多

【3月8日-9日上海】超值《仓库管理真功夫培训》

  • 时间:2025-02-08 ~ 2025-02-09

¥:250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5年2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