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问题,最近在仓库现场呆了一段时间,发现补货策略问题导致生产环节经常性缺货:打单无法打单,拣货没有货拣。而且补货的人还很忙,忙着看哪些欠货,哪些是优先要解决的,还有很多系统补货需求需要满足。
现在仓库操作层面做法:
1、客户有订单拣货区没有货物的算缺货优先补货。
2、拣货区库存达到阀值了系统自动触发补货。
3、补货人员会转转库区判断哪些品可能需要补货进行人工补货。
4、补货人员确实也没有闲置着都是在忙着补货的活。
5、补货的单位也都是整箱补货,不会太慢
仅仅从实操人员做法及逻辑看是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就会在管理者的策略规划上,导致错误的方向正确的执行,问题一大堆。
那么具体问题会在哪,如何解决?小编通过其他项目跟仓库负责人沟通以及现场的观察,推测大概问题:
1、货架每个库位大小都一样,没有品的库存深度概念。SABCD品都给予一样空间,这样SAB类安全库存肯定不够;就容易导致缺货类补货,库位大概率不够放SAB类品的安全库存。看看下面的数据就容易感知。(这个在于库位优化下次分享)
2、补货的安全库存和上限设置问题,比如聊一个项目的时候知道,A类品安全库存设置3天,周转库存规划4天,就给补货留1天。大家形成一个错误意识就是卖得好的品肯定要每天补。
假如库位规划没有问题下,用一招就能解决每天很忙。就是定期交叉+定量方式。这个仓库应该没有定期补货概念,很多仓库可能有定期但是没有交叉定期概念。这个概念小编在配送规划里面有讲(配送规划(十八))里面提到一个公式:配送频次*网格个数≈7(周维度算频次)。这个就可以应用到补货,思路是一模一样。
具体逻辑:
a.库位规划周转天数-安全库存天数=可以补货的天数;如果可以补货的天数是1,就是每天都要补;如果是2就是每两天补一次;类似小编在配送规划中提到的集单的周期。周期是可以用来降低频次。
b.总品类数/可以补货天数=每天补货品数,只要可以补货天数≥2才能实现定期交叉补货。假如都是2,以前1天补1000个品,现在1天就补500个品就行了。
3、针对品类的SABCD单独优化,比如C类每天平均就卖1个,实际都可以不需要提前补货,把现在的缺货机制就变成正常流程,有订单了就JIT补货就行。这个可以结合另外一个数来判断,就是月销频次,C类品虽然平均每天卖一个,有可能一个月就卖1次,1次30个,那么补货一个月补1次就够。
以上,实际补货策略一般就几种:定期、交叉定期(这类用的人少,今天主要分享这个)、补拣联动机制(下次分享)、定量、安全库存、需求驱动(产销联动)、订单JIT补货。大家有好的策略也欢迎分享,交流。
骨灰级物流人分享的库存品位分析
1388 阅读送外卖和送快递,物流兄弟怎么选?
1250 阅读京东物流酒水仓正式运营
1153 阅读快运网点蜕变:做云仓、盈利大增、冲刺亿元营收
1093 阅读三大空运巨头宣布推出全球货运联合业务
889 阅读普洛斯中国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新经济引擎 高质量发展
911 阅读开仓即满仓!京东物流连开韩国仁川、利川两大海外仓
869 阅读物流行业赚钱秘籍:四步教你物流产品如何卖出高价
826 阅读中国电商海外“破圈”,菜鸟海外仓“绿通”助力跨境商家突破第二增长曲线
795 阅读北美仓配一体机会和风险
80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