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现代商业运转的重要“动脉”,而物流人则是这条动脉中的“红细胞”,默默承担着保证“物资流转顺畅”和“服务高效送达”的使命。
然而,在一些企业管理中,物流人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却没有获得对等的重视与成长机会,逐渐陷入“工具化”的困境,甚至沦为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的工具,被“用废”。
“用人可以,但不能把物流人‘用废’了”,这不仅是一句关乎职业道德的呼喊,更反映了企业在管理中需要重新审视与物流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是企业运作的基础,而非消耗殆尽的资源。
物流行业需要高效,但效率应当来自于员工的成长和赋能,而不是一味地压榨、剥夺,最终毁掉员工的潜力与热情。
接下来,分享三点看法:
企业在追求低成本、高效率时,容易将员工视为“耗材”。
这种情况在物流行业尤为突出,一旦物流人的价值没有得到正确开发和利用,他们的职业能力、身体、精神健康都会受到极大伤害。
1.1不培养员工,只是一味压榨既有经验
物流行业日新月异,从自动化设备到数字化管理,新的技术更新频频,但一些企业没有对物流人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导致他们长期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难以适应企业未来的需求。
部分企业的管理思路是把物流人当成快速运转的齿轮,在一个岗位上不断施压,一旦没有“油水”可榨,就更换新的人手。
一些企业不去规划物流人的职业发展路径,让他们长期从事机械、单调的重复性工作,久而久之,员工不仅失去了创新力,也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
把物流人当成简单的执行工具,压榨他们的既有经验,是对未来发展的短视行为。
1.2不重视身体健康,造成物流人身体的透支
物流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基层岗位从业者,需要长时间从事重体力、高强度的劳动,而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职业健康风险被成倍放大。
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没有为物流人提供必要的健康保护措施,甚至纵容或默许员工透支身体的做法,最终让他们陷入严重的健康危机。
物流人长期暴露在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中,如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高频率操作设备,但很少有企业真正重视这些环境对身体的损伤。
企业没有为物流人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装备,比如护腰带、防砸鞋、安全帽等,或即便提供,因为监督不到位,员工嫌麻烦也不正确使用,觉得这些“防护用品”只是走个形式。
物流人长时间在仓库中久坐或久站,腰椎、颈椎、肩膀等部位极易产生劳损,搬运过程中还可能发生扭伤或重物压砸的风险,但企业往往忽视对这些健康的长期跟踪与关怀。
没有人是一座不倒的机器,忽视健康的用工方式不仅是对员工的不尊重,更是对企业的不负责。
1.3持续施压且剥夺尊严,导致物流人精神崩溃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常见一些压榨型的领导文化:工作量不断加大,KPI指标越压越高,员工稍有失误就被惩罚,干得好却又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久而久之,物流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感到身心俱疲,职业尊严感逐渐消失,最终导致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荡然无存,甚至彻底放弃努力。
物流岗位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无休止的加班让他们成为加班文化的普遍受害者。
将物流人当作链条中最无情感的“执行工具”,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追责,而不是反思管理上是否存在失误。
员工情绪低落、团队氛围疏离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当员工无法从团队中获取支持与温情时,他们的归属感将被消磨殆尽,最终形成消极怠工或离职风潮。
一个人的精神崩溃,比任何资源的匮乏更难修复。剥夺物流人工作尊严的企业,实际上是在自我摧毁长期竞争力的基石。
将物流人“用废”,是企业对人才资源的一种短期消耗行为,它虽可能在短期内为企业节约成本或追求效率,但从长期看,将会带来巨大的隐患和损耗。
2.1员工层面
对于员工来说,被“用废”意味着职业发展的终结。
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损害,无法再胜任原本的工作,也很难在其他企业找到合适的岗位。
同时,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缺乏培养,使得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得不到更新,在就业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这不仅会影响员工的经济收入,还会对他们的家庭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2.2企业层面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把人用废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首先,员工流失率增加,企业需要不断招聘和培训新员工,增加了人力成本。
其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下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员工职业病和心理问题的出现,还可能引发劳动纠纷,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当员工长期处于“被用废”的状态下,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信任将逐渐减少,团队士气被进一步削弱。没有人愿意为一个无情利用员工的企业卖命,而企业的文化也会因此变得冷漠功利。
“用废”并不是企业的初衷,但一些管理者在效率至上的短视思维下,往往容易忽视物流人的实际需求。
为了真正激发物流人的潜力,企业需要从培训赋能、健康管理、文化重构三大方面入手,重构企业与物流人之间的关系,激发良性的人才红利。
3.1为物流人提供成长机会,打造技能升级通道
企业必须认识到,物流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领域,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搬运”工种。
加强物流专业培训。包括仓储操作技巧、智能设备使用、仓库布局规划、运输网络优化等课程,同时为有潜力的员工提供管理技能培训,打造一批既懂技术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构建职业发展体系。为物流人明确从基层操作到中高管理层的晋升路径,并提供阶段性考核与辅导。
鼓励技术转型。企业需引入自动化设备、智能仓储管理技术等新工具,为员工赋能,让他们从“劳动力”转变为“技术操作专家”。
3.2加强职业健康保护,真正体现对员工的关怀
物流人长期承受高强度工作,他们的健康应被企业放在首位,只有保障好物流员工的身体健康,企业才能拥有更稳定的运行基础。
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装备。比如为物流人配备护腰垫、缓冲垫、防砸鞋、安全帽等,减轻他们的体力损耗。
合理安排工作时长,倡导健康工作法。比如规定重体力岗位员工每日的工作时长与强制性休息时间,并引入岗位轮换机制。
引入健康跟踪管理机制。通过定期体检、心理辅导等方式,关注物流人的身体健康,并预防职业病的高发风险。
3.3重构管理文化,让物流人从“工具”到“伙伴”
物流企业的健康运作取决于好的文化,而好的文化首先需要尊重人。物流人不是单纯的工具,他们是企业价值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减少“以罚代管”的粗暴管理。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避免以简单处罚解决问题,而是培养管理层科学分析错误源头的能力。
打造物流人的情感认同。通过月度员工生日会、团队建设、员工心理关怀等多样化活动,帮助物流人找到归属感,用真心打动他们。
构建“合作共赢”心态。改变管理文化,从“命令物流人”到“与物流人共同进步”,让物流人从心态上感到自己是企业的重要参与者,而非可有可无的一枚棋子。
物流人,作为链接生产与市场的重要纽带,是企业运作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基石。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高效运作,却将物流人置于“用废”的境地,忽视他们的职业成长、身体健康与精神尊严,最终毁掉的是整个企业的稳定根基。
避免把人用废,企业需要构建更科学的管理机制,以“赋能成长”为基、“关怀健康”为柱、“尊重尊严”为梁,真正将物流人视作企业的一份子,而非一盏随时可以被替换的燃料。
只有让物流人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赋能,企业才能赢得他们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用物流人,更要成就物流人。只有物流人得到成长,物流企业才有未来。
途虎养车2025年中城配线路运输招标-报名公告
6661 阅读菜鸟无人车现身合肥,成为连锁零售商的灵活“补货员”
3011 阅读美国消费者越囤货,中国物流越赚钱?
1845 阅读新产业、新客群、新场景:顺丰控股“激活经营”3月营收236.61亿元,速运业务量超行业增长达25.36%
1388 阅读京东物流的“唯一性”:为何它在物流循环经济中独树一帜?
1195 阅读2025年全球物流100强榜发布!
847 阅读快递大盘强劲增长势头不减,Q1业务量完成451亿件
703 阅读供应链网络建模革命:混合整数规划遇见机器学习
701 阅读超越二元思维:价值导向的供应链组织变革
642 阅读消费品巨头供应链变革案例:宝洁库存优化实践的深度解析
69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