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混用服务水平和有货率,其实他们是相关但不同的。
简单地说,服务水平是一个订单来了,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是个0和1的关系;有货率呢,则是手头库存能满足这个订单的百分比。比如这个订单要求100个,我们手头只有90个,那么服务水平是0,但有货率却是90%。有货率也叫现货率、库存达成率等。
放在每天、每周、每月等时间单位上,也是同理。就拿表 1中的例子来说,假定我们在统计过去7天内的服务水平,假定每天的初始库存都是10个,每天的实际需求不同。这7天内,5天的库存能够完全满足当天的需求,服务水平的值为1;2天的不能完全满足,服务水平的值为0;7天的综合服务水平是71%(5除以7)。
但是,有货率的计算就不一样。比如第2天的需求是12个,库存只有10个,服务水平是0,但有货率却是83%(10除以12)。这样,累计7天的需求,发现总需求61个中,有55个能够当天满足,有货率是90%(55除以61)。
表 1:服务水平和有货率计算示例
看到这里,大家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服务水平看上去更严酷,如果用有货率统计的话,我们的指标会更好看。且慢,对于批量大的产品往往如此,但对于小批量的产品来说,也可能正好相反。就如表 2中,假定每天的库存是2个,实际需求一般都很低,但偶然会很高(对长尾产品来说,这很常见),比如第7天的需求为9个。整体的服务水平还是71%,但整体的有货率却只有58%了。
表 2:批量小的时候,有货率可能比服务水平更低
服务水平可以说是完全满足率,不完全满足就不算;有货率是部分满足率,部分满足也算。这在实践中有其意义。如果没法完全满足,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多次送货,物流成本增加;对客户来说也意味着多次收货,客户体验差。更糟糕的是可能影响到齐套率,比如产线设备坏了,需要一次性更换一组两个零件,而我们手头只有一个。
两个指标对业务的影响可能不同。
对于B2C来说,比如你要给汽车换轮胎,希望以此把4个轮胎都换了,而4S店只有3个轮胎,那你八成不会等着他们有4个轮胎的时候再去,而是给另一个4S店打电话了。这意味着那个4S店可能丧失业务。但是,企业往往没法统计这点,因为客服人员一般不会把这些记下来,甚至根本不知道发生过这事。比如你到超市货电商平台,发现存货不够,你就转头就走,招呼都不打。
对于B2B来说,因为双方都是企业,商业关系比较稳定,相互的忠诚度也更高,他要4个,你手头只有3个,讲一下往往是OK先送3个过去,客户也不愿投入资源寻找和验证第二个供应商。但如果长期如此的话,就会影响到客户体验,双方的运营成本也更高。这种情况下,有货率的统计意义也就更大。
在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中,我们用的是服务水平。我们一般是按照天或周来汇总需求,即完全能够满足每天或每周需求的概率。当统计有货率的时候,一般会比服务水平高。对于客户来说,他们最为关注的当然是服务水平,甚至是“完美订单率”。但作为供应链,人们往往用有货率来“混淆视听”,尤其是企业既有大批量产品,也有小批量产品的时候。
让我们拿MRO产品为例来说明。有些备品备件是高值慢动产品,需求量大的往往是低值产品。那么5000元一台的发动机我们就一个也不备,5分钱一只的螺丝钉我们备很多;客户订了10次发动机,每次要1台,都没货,不过没关系,他们也订了990只螺丝钉,我们有货,整体有货率是99%(990/(990+10)*100%)。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究竟统计服务水平还是有货率。也可两个指标都统计,一段时间后,建立两者之间的大致关系。当然,不管统计哪个,如何统计,没有完美的统计方式,真正重要的是要统计,有可比性,驱动持续改进。
UPS卖掉货运后,FedEx也考虑剥离货运,全球公路货运寒冬?
5044 阅读41页PPT深度解读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模式!
1699 阅读杨兴运带队,兴满城市合伙人走进满帮!
1096 阅读京东发布自研无人轻卡,注册无人物流商标?刘强东深入汽车圈了?菜鸟、顺丰、京东无人物流车哪家强?
988 阅读全国首个海铁联运专用铁路场站投运
979 阅读刚刚,极智嘉上市!一图速览IPO亮点
989 阅读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
916 阅读物流“客服”的蜕变:从“客户服务经理”走向“客户成功经理”
921 阅读成本大降,无人快递车价格从百万元“杀”到1万多元!业内专家:仍在爆发前夜
856 阅读普洛斯携手极兔,以领先基础设施服务助力“包邮区”加速西进
88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