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月13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口煤及褐煤2.93亿吨,同比下降9.29%。
BIMCO航运分析师Filipe Gouvia日前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经济预期的复苏可能会刺激2023年中国煤炭进口需求。
煤炭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能源,煤电占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约60%,稳企业用能成本必须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此外,随着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政策的落实,钢铁需求,以及冶金煤需求可能会增加。调整煤炭进口关税、小范围放宽澳煤禁令以及亚洲主要国家的能源转型可能会影响煤炭运输前景。
2022年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煤炭进口关税的公告,自2023年4月1日起,恢复实施煤炭最惠国税率,根据不同煤炭类型执行税率为3%-6%不等。调整前,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进口煤炭作为中国煤炭的重要补充,关税调整对于煤价影响较为关键,尤其是今年以来,不论动力煤、冶金煤等煤种,价格面临重心下移,进口企业对于煤的成本关注更为密切。从影响成本来看,增加关税后,进口动力煤成本增加约75元/吨,进口冶金煤成本增加约36-64元/吨不等。
日前,国家发改委放宽了澳煤禁令,允许我国4家企业进口澳煤。一直以来,对澳洲的矿产出口来说,中国市场尤为关键。澳大利亚的冶金煤和优质动力煤也很受中国买家的青睐。澳大利亚也曾是我国的第二大煤炭供应国,30%的进口煤炭都是来自澳大利亚。
整体来看,恢复进口后澳大利亚冶金煤数量可能会恢复到与往年相似的数量。但对于动力煤来说,情况看起来有所不同,恢复进口应该会产生较小的影响。这一政策与从2023年4月起恢复煤炭进口关税相配合,同时继续努力提高国内煤矿的产量,这将限制动力煤进口的增长,因为关税将有助于确保国内煤炭仍然比进口煤炭更实惠。
中国放宽对澳大利亚煤炭禁令的决定可能会增加中国煤炭进口的平均航程,这对于干散货航运市场来讲应该是积极的,然而,目前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有限,应该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变量”。
2023年可能是中国煤炭进口量开始下降之前的最后一个积极年份。除国内煤炭开采量增加外,我国的目标是在2026年前后实现碳达峰,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三分之一,这将限制未来的动力煤需求。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由于国内煤炭开采量增加和全球的能源转型,到2025年,全球动力煤贸易可能下降10%。另一方面,由于替代商品的难度更大,冶金煤贸易在2025年之前仍可能增长6%。
九识、新石器、白犀牛、菜鸟、京东物流、美团、顺丰等布局的万亿赛道,谁将成为“领头羊”?
1869 阅读菜鸟全球供应链再升级:亚太仓配网络覆盖10个国家地区
1540 阅读公交车送快递,邮政、顺丰、京东物流等巨头纷纷入局
1353 阅读王卫1110亿元、赖梅松289亿元、杨绍鹏213亿元、喻渭蛟夫妇176亿元......物流领域最新财富榜出炉!
1261 阅读看《长安的荔枝》,解密生鲜供应链
1011 阅读京东七鲜华北区域覆盖加速,涉及北京、天津、石家庄
933 阅读中国外运33.8亿出售旗下路凯国际25%股权
845 阅读京东物流智狼机器人跑向全国!拣货最快秒级
828 阅读SHEIN半托管在加拿大及沙特站点上线
777 阅读快递续重收费“向上取整”,申通、中通、圆通、京东、极兔客服回应
71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