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家助力循环经济发展,但目前我国仍旧没有形成有效的物流生态闭环,供应链的运营主要还是产品从生产、仓储、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之后的环节基本上都戛然而止,“回收系统”逆向物流的缺失,始终阻碍了循环经济的进阶。
逆向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推进,被专家誉为“第五利润源”的逆向物流更是在市场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商业价值和环保意义,中国物流产业投资促进报告显示,中国逆向物流市场的容量大概在1万多亿元。从目前国内逆向物流整体商业生态来看,大体可以归纳为5种商业模式,见下图。
一些企业的逆向物流运营模式雏形从5年前就开始产生了,像“爱回收”、华为、众诚一家、利丰物流等企业的逆向物流运营模式;有的则开始不到2年。但是所有模式都在进化,从各种模式实践的行业领先者来看,其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业务量及流量增长速度都较快,赢利趋势明显,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可见,对于物流、快递行业来说,逆向物流市场无疑是块仍待分割大蛋糕,这个“第五利润源泉”仍待我们开发。
各位看官需谨记“玫瑰虽好,终究带刺”,我们在“拥抱”逆向物流的同时也需正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需求难预测。逆向物流的需求方、地点、时间、数量等信息都是不可预知的,无法提前做好逆向物流策略。
解决方案:事前防范重于事后处理,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企业在退货中暴露出的品质问题,将透过逆向物流资讯系统不断上传改进,转而提高品质、减少不良隐患。
信息不对称。逆向物流信息零散且分散与当前物流企业的资源不匹配,不能一次集货,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够运输,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逆向物流运作非常缓慢,这也是为什么维修一台手机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
解决方案:需要合理定价,设计商品的逆向物流路径,必要时可联合供应链中的不同主体来共同组建有效的逆向物流联盟。另外,企业也可视具体情况分摊部分成本,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品牌形象。
处理方案复杂。不同商品的逆向处理方式都不同,有更换、有维修、有翻新、有报废、有再利用,这就造成物流企业做逆向物流时运营困难,有些物流企业甚至不清楚某些逆向流程是怎么做的。要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方案:需要根据产生成因、处理方式和物品的属性等进行分类,明确商品在逆向物流中最终将抵达供应链中的哪一环,有针对性地分类处理,从而节约成本,实现物料损耗最小化。
流程监控差、可视化差。物流企业没有符合逆向物流的信息系统,用正向的TMS、WMS来操作逆向物流,流程不全面,缺少节点控制,导致逆向物流出错率高、成本高。
解决方案:需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储存更多的商品信息,这样有关商品的结构、生产时间、材料组成、销售状况、处理建议等信息就可以通过后台系统加注在商品上,也便于对进入回收流通的商品进行有效及时的追踪,大大提高逆向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