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的供应链,从下游到上游依次由顾客、销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构成,产品在这个链条上流动。
一般来说,产品越稳定、需求越稳定,从供应链全局角度越应该将库存放在顾客身边,以缩短响应时间、提升竞争力,例如:自来水公司、汽车主机厂的主要备件等。
反之,每单都需要定制化产品、需求波动大,库存就越需要放在制造商、甚至供应商处,以降低整条供应链的库存风险、成本,例如:航天飞机、定制的时装等。
通常意义上,有如下供应链运作模型,里面融入了我个人的总结,可能与一些教科书不一样,大家理解其精髓即可:
*MTF(make to forecast):按计划生产、补货,以需求预测为依据,设置一定的安全库存,将库存尽量放在离客户响应时间短的地方,这类策略适合产品稳定、需求量大并且稳定的产品;
*MTS(make to stock):用库存拉动生产、补货,在库存点设置某产品需保有的最低、最高库存,实际可用库存低于最低库存,即启动生产、补货,达到最高为止。这类策略适合那些产品稳定、但需求量小的产品;(注:大多将该策略与MTF视作一致,我为了凸显2者的不同,分开予以说明。)
*MTO(make to order):按客户订单生产、补货,原则上这类产品仓库不备库存,客户订单确定了才开始备货,这个类型适合产品或需求波动大,以及与客户没有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等情况,为了降低库存风险和成本,适当牺牲了响应时间;
*BTO(buy to order):客户确定订单后才开始备料,这个类型一般是因为某个特殊原材料是该客户专属,并且与客户没有达成备货协议。该类型从订单下达到订单交付周期长,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弱,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少见;
*ETO(engineer to order):按照客户的特定要求来设计,大多情况这类产品只生产一次、生产批量较小,设计工作和最终产品往往非常复杂。
采取何种供应链运作模型须根据产品、需求、竞争话语权等因素制定到每个成品,轻言哪种模式更优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是不是每种产品有了明确的运作模型,我们就没有办法优化了呢?
显然不是,我们供应链人需要有“鸡蛋中有骨头、石头中能榨油”的精神,与细节死磕,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法宝:“延迟策略”。
*首先,我们将造成供应链复杂度高的产品找出来,如无意外,大多是ETO、BTO、MTO的类型产品;
*其次,我们施展沟通这一更加偏向于艺术的一面,与设计、销售、财务等部门反复沟通,能转卖通用产品就转卖通用产品。如必须保留个性化产品,那么在产品的材料、生产工艺、包装等方面,尽可能模块化、将差异的部分延迟,最好在配送环节换个包装、标签就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
【社招管理岗】最新宝洁全职管理岗位合集
5988 阅读特斯拉智能制造校招专项:24-25届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5031 阅读中远海运特运启动2025校园招聘~
4752 阅读亚马逊全球物流团队「物流销售岗位」热招中
4607 阅读SHEIN 100+热招岗位等你投递
4492 阅读申通仕官生招募计划(2022-2024届均可投递)
4061 阅读实习丨顺丰集团速运上海区实习生招聘全面启动!
3933 阅读亚马逊 “高阶职位”来袭,抢先投递!
3730 阅读SHEIN社招资深物流运营专员;战略经营分析专家(供应链);仓储经理(英语);资深供应商管理专员(物流);资深经营分析师(履约)
3781 阅读中通快递25届校园招聘物流运营、物流网络等岗位
348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