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方面,WMS的主要功能有三个:
一个是库位管理——从此告别了依赖人工分区记忆库位的历史;
一个是批次管理——从此先进先出和效期管理的具体实现不再有技术上的困难;
一个是库存量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安全库存控制,保证不缺货,一个是呆滞物料管理,有效压缩库存占用。
操作管理是和现场关系比较密切的模块,主要的目的,是帮助现场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管理单据凭证等。
在这方面的功能需求,一个是已经超出了传统WMS的配备要求,一个是不太容易适应现场管理的灵活性,因此,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虽然一般的WMS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一些现场操作方面的管理,但比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需求整理和开发。
WMS需要更深入地介入到现场管理的工作中去,而且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将很快地往这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是因为系统介入得越多,现场管理的工作就越轻松,现场管理人员就越可以从繁冗的基础事务中抽身出来,而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另一方面,系统的介入也就意味着标准的介入,越来越统一的标准就意味着越来越稳定的服务质量,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这都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WMS在操作管理方面的应用,目前实践比较多的,也就是规范操作、监控效率和管理单证方面。
规范现场操作方面,WMS控制的,一个是订单操作的规范性,一个是库内流程执行的规范性。
规范性往往是和灵活性相对立的,越规范就意味着越不灵活。而仓库现场的问题,多数时候不在于不够灵活,而在太灵活了。
灵活当然好,操作起来方便很多,比方说,有一种物料可能到得比较急,货物还没入库,出库订单就已经在排队了,不做入库操作,直接分拨出库是最方便的办法。但这种事情做得多了,难免会有报应,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在库存准确性等方面发现问题。因此,最老实的办法,还是在系统上按规范进行操作,如果有什么情况,也还有操作的记录作为追查的线索。
至于质量控制和批次管理之类的操作,WMS对现场的规范意义就更大了,批次管理方面我们前面也有提过,这里不必再说。质量管理方面,例如把电子秤和系统进行对接,在我们进行散货包装的时候,就可以把重量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同时也能解决数据录入的麻烦。其它数据测量方面的工具,只要能和系统对接,效果都是一样的。
对操作效率的统计分析是操作现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之一。
在纸质操作时代,这项工作耗时长久而枯燥无聊,电子化程度高了之后,事实上大多数库内操作的操作者、操作时间、操作结果都可以在系统中导出,现场管理人员就可以省下一些时间了。尤其是现场按计件制计算报酬的时候,系统的数据统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事实上,最为理想的状态,是系统提供仓库现场在一定期间内的基本运行结果,而现场人员提供基本解释和备注,然后由系统发送给相关人员。
对现场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当然是现场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但这个工作不容易做好,主要是因为技术上没有挑战,日复一日,很难保持兴趣,而职业习惯的养成,需要外部力量的辅助。
这个时候,系统就充当了一个辅助者的角色,一方面简化操作,许多统计工作都不用做了,只需要解释和备注结果,另一方面也监督执行,哪怕不发送出去,这件事情有没有做,在系统中查找起来也是很容易的。
单据凭证方面,这些年来的趋势就是电子化,纸质单证虽然还有,但也可以通过拍照等方式保存在系统,文档管理的工作,就更为轻松,也更为快捷了。这一方面也是得益于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有了智能手机,配合4G网络,很大程度上就跨越了时空上的障碍,所有的单证,都可以实时共享了。
比方说对配送过程的监控,签单是否有异常,本来是要等单证回到仓库才能知道,而如果需要实时上传以完成签收,对单证的审核,也就可以随时进行了,做配送的人,应该非常清楚这样可以省多少事情。
同时,在系统上对单证进行管理,比起原来的纸质单证来,要轻松很多。不论是本身的整理与查找,还是与上下游或者客户的对接,都有了一个简化工作的基础,哪怕是从节约纸张和快递费的角度,单据凭证的电子化也是值得尝试的。
把WMS拓展到供应链协调方面,主要是由一些钱多、强势的企业推动的。事实上,钱多有钱多的做法,钱少有钱少的做法,强势的企业,可以要求上游供应商都使用它们开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不那么强势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其它简便的方式保持与供应商的信息交互。
大体来说,WMS在这方面所承担的功能有四块:
这个容易理解,主要指的是货物信息以及订单信息的管理。在双方系统对接良好的情况下,这项功能是比较好实现的,对接不那么好的情况下,可能就需要几道报表导出导入的动作。
就报表导入导出方面,我们其实是有话要说的,大多系统都可以导入单张报表,但现场的需求,往往是有很多报表,最好能导入文件夹,这个需求满足起来是不难的,只是容易被忽略了。
货物信息的顺畅流通,不只是避免了同类信息的多次重复录入,现实中的货物交接也会轻松很多。
好的系统可以实现对每一件货物的全程追踪,事实上,许多行业也已经开始实践这条思路了。
比方说,一件货物在生产线上完成,相关品质信息和管理要求就进入系统了,如果到达仓库后存储在一个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库位上,例如冷藏货物保存在常温库位,就可能提出警告,而配送到目的地后,如何保存,如何使用,什么时候过期也可以得到自动的提醒。
供需管理一方面是对库存量的控制,我们在库存管理方面已经提到过,另一方面,是对下一步需求的预估、计划与准备。
对下一步需求的预估与计划,主要指的是适应市场情况的变化,或者推行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例如说淡旺季的转换或者市场扩张计划。
通过一个有效的系统管理新的供需信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原来人工规划可能产生的贻误和疏漏,同时也给供应商更充分的准备时间,当然,对于仓库现场,明确的供需信息也可以提前安排相应的存储周转空间和操作人员。
与仓库现场相比,配送过程比较不稳定,可控性要差很多,仓库现场的操作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逐步稳定,而配送方面却容易有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仓库现场逐步稳定之后,现场管理人员可能需要把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配送事务上,系统的介入,可以在配送过程的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方面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物流规划中的四个重要元素
1488 阅读中力股份上交所主板上市,电动叉车市场迎新机遇
1461 阅读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建设的OTWB
1294 阅读抖音即时零售关于招募合作仓网服务商的公告
1190 阅读滴滴送货开启2024暖冬驿站 50城货车司机可就近取暖休息领驱寒物资
1166 阅读如何做好运输车辆可视化管理,提升运输安全?分享拿过来就能用的解决方案!
1142 阅读饿了么 京东秒送怎么战胜美团闪电仓 闪电仓的死穴是内耗
1173 阅读快递复盘:哪些网点能赚到钱?巨头们的新动向是什么?
1114 阅读京东物流日本新开自营仓,还要将一盘货推向全球!
1125 阅读快递企业争相发力航空枢纽建设,追上国际巨头还要多久?
111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