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消费者眼中的预制菜:预制菜可以普及,但目前跑偏了方向

[罗戈导读]商家热火朝天,消费者是如何看预制菜的?

预制菜火了,它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食品工厂、供应链公司、餐饮企业以及零售商都将它视为极具潜力的一个品类,纷纷押注预制菜赛道。

商家热火朝天,消费者是如何看预制菜的?本文是一位读者给《第三只眼看零售》的投稿,从消费者的视角看预制菜这一品类。在这位读者看来,预制菜是有市场需求的,但很显然,目前很多商家经营预制菜走错了方向。‍‍‍‍‍‍‍‍‍‍‍‍‍‍‍‍‍

初印象一塌糊涂

去年7月,身边有朋友提出想要做预制菜工厂,由此我开始关注这一品类。但最开始预制菜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好。

一方面,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保证。之前点到的外卖都是预制菜。虽然图片诱人,种类繁多,但无论是黑椒牛柳、日式烤肉,都是清一色油炸肉块。让人很难判断这是由什么原料加工而来,同时也无法判断是正规工厂出品。

之前看过一个小作坊老板的儿子用脚拌菜的视频,让我一直怀疑自己吃到的东西也可能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在沃尔玛我也留意关注了预制菜。肉类海鲜类区域附近有一个年夜饭专柜,鱼、肉、肘子等十多个品种的预制菜。这些预制菜的成分表中没有防腐剂,但有复配水分保持剂:三聚磷酸盐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添加剂没有标注含量,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在安全剂量范围内。此外,松鼠桂鱼配大量番茄酱,通常番茄酱里含防腐剂,但成分表里没提到这一点。

我同时关注到这类产品保质期有九十天。对于一盘菜,这么长的保质期,真的是件好事吗?让人心存疑惑。

另一方面,预制菜的口感也不好。身边有人提到妹妹的朋友开了家海鲜餐厅,全用预制菜,相当难吃。虽然这不一定是工厂的原因,可能也与菜品设计和厨师有关,但确实在影响消费接受度。

事实上,不认可预制菜的人不在少数。相关文章评论区对预制菜一片鄙视。在沃尔玛,我没有看到有人在预制菜区域停下来,更不要说往购物车里放。

为了了解大众对于预制菜的态度,我还跟餐馆老板和不同城市的朋友聊了这件事。有的餐馆老板语若怨妇:“用预制菜会赶走客人。”而净菜他们则认为成本太高。

天津的一位80后主妇表示也不会用预制菜。“隔夜菜特别是肉菜,亚硝酸盐含量高。而净菜谁知道洗菜用的什么水,是个什么操作环境?清洗到什么程度,农药残留严重不重?”她说道。南京、上海其他的城市的朋友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目前的情况是,餐馆老板不愿用预制菜,用过的则表示很受伤。家庭主妇对此则有诸多顾忌,或者说没有信任的品种。但有意思的是,有些没有预制菜的餐馆老板,却流露出想做预制菜的意图。这件事让人困惑。

预制菜选错了发展方向

虽然预制菜存在诸多问题,但我认为预制菜是能够普及的。

就我自己来说,带孩子七八年,因为不会做饭只能硬着头皮做。我会去超市购买奥尔良烤鸡、北京烤鸭等产品,同时也很怀念青少年时期下楼即买的新鲜盐水鸭。如果将来有合适的预制菜做饭会省事很多。

但我所在的云南小县城,超市生鲜区几乎没有免洗蔬菜。不过有卖十几块一份的盒饭,但这些盒饭多是用卖剩蔬菜做的,肉类属于边角料,太肥。目前,迫于无奈还是只能自己做。

同样地,超市的油炸产品,例如藕夹、素圆子也有人买。但明显,这类产品更接地气,有散称的,包装好的则和净菜类似,塑料底盘蒙保鲜膜,贴食品标签。但标识不明显,标签小,文字小。但这早已有之,不算新产品。

而目前C端预制菜的问题在于,走预包装食品路线,更接近罐头、特产或速冻食品。使用场景大致是年节凑个菜;一些有加热条件但无新鲜食材的特殊环境;聚会图省时省事。日常的居家场景中,买这类产品的人可能多为一时兴起。

在预制菜这个游戏里,玩家的攻略方向会不会已经跑偏?包装冷冻菜真是预制菜吗,我觉得更像支线剧情。而主线任务,还要在“菜”里找。菜本身具备“新鲜”“安全”和“廉价”原生属性,而预制代表附加新属性“便捷”,当附加属性与原生属性发生冲突。这个赛道的前景则不会明朗。

此外,我也不看好预制菜跨省市销售。距离会增加产品流通环节,进而导致预制菜成本与不可控因素增加,制约着产品的普及。

相应地,我更看好社区厨房、城市厨房做预制菜。因为预制也是菜,消费者非常看重新鲜度。哪怕同样采用冷链和真空包装,本地生产完全可以把C端销售期控制在3~7天,甚至强调当天销售,无添加剂。随日期(新鲜度)降价。这一点,日本超市有例可循。

像便利店一样的小吃店

看到一篇文章,大家在扎堆秀家乡小吃。有8年没涨价的8元麻辣烫,2元的冷面热吃,吃了30年的羊汤……看着看着,不由自主想起武汉的豆皮、南京的鸭血汤鸭油烧饼、天津寒夜街头的羊杂汤、广东的炒粉,以及现在离小区不远的扒肉米线和红河小卷粉。

事实上,这类不用考虑,潜意识就会买想吃的东西,往往才算真实需求。

一个相反的案例则是“舌尖英雄”。舌尖英雄销售产品有预制食材,速烹菜、即热菜、火锅食材、调味品以及小吃等。产品保质期比较长,有的在冷冻条件下保质期超过一年。而门店内基本看不到实物,产品展示全靠APP图片。

将一个零售门店做成了带冰柜的快递站。明明是卖吃的店,却没有打造出一点吃饭的氛围。

相较之下,这类“快递站”真的不如“加热站”。所谓加热站,就是将门店内的销售柜台改为吧台,配置产品加热设备。同时销售预制菜、预制食材和调料,让顾客可以在这里吃,也可以将产品带走。店员则承担酒吧调酒师的职责,帮助消费者加工需要靠酱汁、蘸料提味的原味食物。

加热站可大可小。同时与便利店一样,适合开在商超、校园、写字楼入口、小区入口、地铁站等街头巷尾。在人员配置上则像洋快餐一样,不需要专业厨师。从业人员经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可以说就是像便利店一样的小吃店。

如果加热站能像便利店那样的遍地开花,本地的预制菜加工厂自然得以生存,同时也会为小吃快餐提供了升级解决方案。

事实上,有很多人并不想赚大钱,只想给自己或者家人找份自主稳定的工作。因而想开小吃店,苦于自己缺少技术,又不容易物色到合适的人手。大城市房租高,是否可行不清楚,但小城市或者县城,有本地的合格预制菜工厂供货,这种店开起来不难。同时由于这类门店操作简单,因而复制简单,具备加盟连锁属性。

我开小吃店的想法,就是要验证自己的设想。按照规划,这类门店使用两三个员工,面积20~30平方。采用稻壳餐具,不洗碗。食材则由本地供货商每天配送。这样产品用料、加工过程也能够知根知底。

在产品上,我则打算卖本地特色的羊汤。我们当地有种黑山羊,羊汤锅很受游客欢迎。但羊汤都是大锅大碗卖,没人以卖汤为理念,没人卖小碗小份。所以我决定联名米线卖小份羊汤。

同时我借鉴佛跳墙在产品上做改良。佛跳墙讲究让和尚闻香跳墙,我决定将汤的品牌确定为仙人坠,隐含让道士馋得跌下云头的意味。米线的品牌则定为故事煮线。

门店主要销售米线和汤。其中,羊汤冷冻成固体,论公斤销售。消费者买回来冰箱里一扔,需要时可以自己配点新鲜蔬菜煮煮,随时能够下锅米线,下个面煮个汤。

现有工厂达不到要求

加热站与预制菜工厂是共生关系。没有工厂,加热站没有产品可卖。反过来,只有加热站像便利店那样遍地开花,工厂才有海量订单,进而维持生存。目前来看,缺少订单预制菜工厂做连锁加热站,并开放加盟可行性更高。

而我因为在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工厂,所以决定暂时放弃这一构想,计划等三五年,产业成熟后再去做这件事。事实上,我了解到昆明预制菜厂家很多,不过大概率属于廉价获客模式,主要做那种外卖里吃了后怕的油炸肉段。

而我认可的预制菜工厂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属性。

首先它是餐饮后厨的工业化分身,要有具体到产品的制作标准。大众普遍认为中国菜太复杂,无法标准化的原因在于,行业不愿意花费精力制定标准。数字化时代,只要有意愿与资金,可以建厨房实验室,做开放式菜谱目录。给菜品定义出最合理规范的制作方法,并且详细列举出制作步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就能实现产品标准化。

而当产品标准被同行认可,成为行业标准后,产品就不需要再进行推销了。因为经典菜肴数量有限,在制定产品标准的过程中,工厂将产品吃透,就已经很难被超越。

其次是提高时效意识。工厂需要执行严格的安全程序,准确标注生产时间,不作假。事实上,不关注新鲜度,预制菜可以和商超速冻食品竞争,但争不过现做的餐厅。而本地企业时效和安全做得好,可以无限缩小与正常餐桌菜的差距。同时,无防腐剂,亚硝酸盐控制措施,这些其实是很有说服力的卖点。

再其次是愿意研究厨房机械的操作技术。任何一个老铁匠都做不出挑战高级机械技工的事情。面临机械和AI的压力,厨师职业必然分流。未来的方向则会向AI厨艺设计师、调味师、品控师,以及智能厨房机械操作师的方向进化。

预制菜的进化方向

加热站是介于零售和餐饮之间业态,是使用预制菜的餐饮店新物种模式。而洋快餐本质就是小吃快餐的加热站,日本的便利店里同样有加热模式。

加热站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餐饮油烟影响楼上住户,下水道容易被堵。加热站基本不会。二、能兼容加热站的场所更多,如奶茶店、便利店、加油站服务区、大楼公众茶水间,甚至流动售货车。三、预制菜工厂与加热站模式结合能在一个地方做出全国各地小吃,丰富商圈内容。多数商业地产或旅游地产招商部门,会很乐意开出免租、装修补贴等等条件。四、门店兼具餐饮和工厂基因,容易与消费者互动,利于口碑传播和新产品开发。五、工厂可以向加热站提供产品品牌证明,生产资质、开放车间视频,进行品牌塑造。

另一方面,目前,传统餐厅的社交功能正在逐年弱化。疫情以及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使得大家不再愿意请人吃饭。从经济趋势看,务实朴素的小吃快餐会更受大众认可。因此,行业需要在小吃快餐等大众化产品上做创新。

具体的产品开发则需要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找思路。据我观察,冷冻汤、预制粥、各类泡饭都有市场。宫保鸡丁、木须肉等使用微波炉加热与现做区别不大的家常菜,加工简单程度已经接近净菜的蒸菜、凉菜,不加盐且冷热随意的干切肉类等,都适合做成预制菜。此外,我还推荐饭菜一体的炒饭、炒粉、粽子、竹筒饭。

总结来说,简单技术、简单品种、简单选择、简单需求、单价不高的产品都适合做成预制菜。

至于消费者普遍认为预制菜不如现做新鲜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商品周转速度,保证消费者买到新鲜产品。另一方面则可以直接表达“我就是预制菜加热站”。当天的东西原价销售,第二天打折,第三天继续打折,超过一周销毁。增加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度。

最后,加热站应该向奶茶店、洋快餐看齐,吸引年轻群体。例如,尽可能用纸袋包装产品,主打环保理念。在品牌中插入插画、漫画等受年轻人青睐的元素。此外,还可以主打新鲜无防腐剂的零食概念。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4个低碳奖项丨2023 LOG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案例申报开启!
下一篇:两会专访|廖家生: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4-12-31
2024-12-21
2024-12-21
活动/直播 更多

2.22北京【线下公开课】仓储精细化管理:从混乱到有序

  • 时间:2025-02-22 ~ 2025-02-23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25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11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