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库存有两个关键绩效指标。第一个KPI通俗点说是不缺货,用专业术语描述就是“实现客户服务相关的目标,包括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可用性和准时交付”。
第二个关键指标是成本,它的目标是减少与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持有、订购和运输有关的库存成本。
这两个指标的关系是什么呢?它们就像是跷跷板,一边下去了,另一边就会起来。
库存过少会发生什么情况?顾客需要等待补货商品上架。除非是稀缺性的商品,一般人都不愿意等待,B端和C端的客户都是如此。漫长的交货期会耗尽客户为数不多的耐心,订单会流失,甚至还会丢掉客户和市场份额。
如果想要不缺货,或者说是很高的服务水平(Fill rate/Service rate),公司就需要持有更多的库存。需求的随机性很强,每天的需求都不一样,销售量忽高忽低,只有储备了足够多的库存,才能够在销售的高峰期内迅速满足客户需求。
事物都有两面性,库存是流动资产,过多的库存可能会产生负面的财务影响。商品的价值会随着持有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卖不出去的商品还会成为呆滞库存Slow moving,甚至是废弃品Obsolete。
在水果蔬菜行业,商品变质的速度非常快,在电子消费品行业,商品的生命周期也非常短。持有大量货物可能会面临库存价值缩水、注销或是报废处理。
库存管理有点像是在走钢丝,需要不断地平衡好客户服务目标和货物的持有与运输成本,但是这项任务的难度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
根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nstitute of Supply Management,简称ISM)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其中有两项关键性的指数Index对应着库存的KPI,分别是客户库存Customers’ Inventories和积压订单Backlog of Orders,前者是卖给客户的成品库存,后者是客户逾期订单。
我汇总了从2018年6月至2022年7月的50个月的数据,发现了很有意思的趋势。
在2020年6月之前,客户库存指数(蓝色曲线)是高于积压订单(橙色曲线)的,但是在此之后,后者长期超过了前者,并保持至2022年7月。很显然,这两条曲线是背道而驰的。
在2020年6月之后,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容易解释,因为疫情的关系,造成了劳动力短缺,物流运输中断,企业都在依靠储备的库存维持着交付。
当库存水平越来越低,及时交付就变得越来越困难,积压的订单数量也就上升了,这是很合理的。
企业不是主动地要降低库存,由于缺乏足够的补充,库存水平被迫下降,随之而来的是积压订单数量的上升。
2022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当地消费者购买能力开始下滑,库存水平开始恢复,于是积压订单数量逐渐回落。两条曲线出现靠拢的趋势,市场从疫情造成的混乱局面中慢慢趋于理性。
ISM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研后得出的结论,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服务水平与库存之间的关系。
ISM的制造业PMI指数反映的是宏观层面的运行情况,库存和积压订单是跷跷板的两头,对于个体的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两个关键指标往往是相互背离的。
许多公司的管理者并不懂库存运行的规律,并且缺乏耐心,经常会盲目地增加或是减少库存,意图达成实现快速提高交付率或降低成本的目标。
当客户库存水平较低时,为了快速提升交付率,减少缺货损失,管理者会给工厂施加压力,根据机器设备在理论上最大的产能,要求生产每天必须达成规定数量的产出。
但凡有些运营经验的人都知道,理论上的产能是很难完成的,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波动性,也叫做不确定性,设备、原料、人员和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制造过程和结果。
如果商品是从外部购买的,而供应商由于某些原因没法及时交货,采购人员就会承受着巨大的催货压力,每天都要和供应商开会,更新订单交货进度。
如果供应商没有按照承诺数量完成,采购就需要去驻厂催货,时时刻刻盯着机器的产出数量,天天在供应商工厂里上班,就差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了。
这些极端的催货手段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前提是供应商认为该客户是非常重要的VIP,愿意把其他客户订单推迟,优先生产紧急的订单。但如果你不是重点客户,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很难让供应商安排插单。
当企业的库存过高,管理者又会陷入另一种极端,想要疯狂地降低库存。公司老板会制定一个量化的减库存目标,然后根据采购金额比例分配给每个物料计划员,这是他们每个人背负的小目标。
完成了任务的人发小红花,完不成的打屁屁。计划员都是根据系统提示来下订单的,然后再人工审核一遍,他们基本上就是扮演工具人的角色。
供应计划的源头是需求计划,如果客户需求波动剧烈,在通过供应链中多个环节的层层传递后,或多或少会放大一些。
从表面上看,物料计划负责订单和原料库存,但实际上这个岗位只是在执行既定的库存策略,并没有多少自主权。在食物链底层的基层员工,承担着与他们权力不匹配的责任。
不管是库存过高还是过低,都是由管理层施加压力给中层干部,然后再细分给基层干活的人。
如果高层不懂库存运行的客观规律、中层不懂具体业务,全指望着基层人员,那就有点像是买彩票,能否完成任务全凭个人运气。
设定并定期更新库存政策是平衡服务水平和成本的一种方式,通过设置物料的计划参数,调整购买或制造的数量和需要的日期。这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库存过高或是过低问题的方案。
当外购原材料缺货时,我们可以查看下单后至缺货这段时间的客户需求波动情况,如果缺货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大于当时的预测,那就需要增加安全库存的数量。
我们还可以提前预见缺货,通过MRP计算出短缺日期,安排加急运输或少量紧急订单来弥补上缺口数量。如果供应商的交货期延长了,我们要在系统中增加相应的天数,这样才能让供应商有足够的时间生产。
再来看库存过高的处置方法。库存分析首先是在整体层面,然后分解到个体层面。在大面上是工厂或供应商的库存金额超过预算的部分,这个数据一般是由公司财务提供的。
供应链部门在拿到报告后,可以向数据的提供者询问计算的逻辑和数据来源,确保大家已达成共识,也就是“On the same page”。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而许多不专业的管理者不会去确认,更说不上是挑战数据,这可能会给之后的工作造成困扰和反复。
在个体层面是分析每一个物料SKU的情况,金额、库存持有天数、还能削减多少等等。在数据分析完毕后,物料经理要和计划员逐一审核物料,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库存管理有点“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意思,需要有些耐心,因为库存运行有周期性,运用一些技巧,包括数据分析、沟通和团队合作,这样才能“调理”好库存,既不会缺货,又不会库存过高,而这一切活动的根基是数据分析。
【社招管理岗】最新宝洁全职管理岗位合集
5981 阅读特斯拉智能制造校招专项:24-25届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5031 阅读中远海运特运启动2025校园招聘~
4745 阅读亚马逊全球物流团队「物流销售岗位」热招中
4607 阅读SHEIN 100+热招岗位等你投递
4485 阅读申通仕官生招募计划(2022-2024届均可投递)
4054 阅读实习丨顺丰集团速运上海区实习生招聘全面启动!
3926 阅读SHEIN社招资深物流运营专员;战略经营分析专家(供应链);仓储经理(英语);资深供应商管理专员(物流);资深经营分析师(履约)
3781 阅读亚马逊 “高阶职位”来袭,抢先投递!
3723 阅读中通快递25届校园招聘物流运营、物流网络等岗位
348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