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给计划团队设计绩效,发现设计一套KPI不难,设计一套有效的KPI很难。KPI是用来引导组织行为的,如果KPI设计得不合适,可能会更加紊乱。
尽管之前有过相关思考和理论储备,但是真正要去落地的时候,难度完全不一样,要考虑各种情况。我努力去想找到KPI设计背后的“道”,“道”就是方法论,但是是属于自己的。无论到哪都能用这个“道”去设计出大方向没有问题的KPI系统。经过两周的思考和摸索,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路。我总结为以下两步:
1.通过关联战略,得出供应链绩效属性三角的排序(支持战略)
2.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得出三种属性的指标清单(高影响程度),分析岗位对指标的掌控度(高掌控度),输出KPI清单,并按照三角排序赋予权重
01 |
第一步:供应链绩效属性三角排序 |
供应链是个平衡系统,因此指标的设计需要内部平衡。这里的基础知识就是供应链有个平衡三角:成本,资产效率和客户响应。这三角也恰好对应杜邦分析,说明供应链组织和财务体系一样,看全局。
这里的资产效率很多供应链书上都会包含固定资产效率,这点在实战中我纠结了很久,决定摈弃这一规则。将固定资产效率纳入成本项,仅留下流动资产效率。因为固定资产最终是摊销在生产成本里面的,是显性的,直接的。而流动资产的成本主要是资金的成本,在组织中是隐性的,间接的。
供应链战略的其中一个工作就是对这三个属性进行排序。目前所要设计的这个产品线属于成本导向型供应链,主要拼成本,且是客户的瓶颈料,是客户产品里面最后定型,生产周期又最长的零部件。因此,客户对交付也尤为看重,一旦延迟,直接影响发布会后的第一波销量。另一方面,公司的现金储备充足。
因此,属性排序为:成本=交付>流动资产效率。
02 |
第二步:指标梳理 |
整个组织的岗位分为“Leader”,“供应计划”,“生产计划“,”新品计划“,”物料计划“,”产能计划“和”库存计划”。
成本指标梳理
通过分析财务成本数据,得出料:工:变动费:固定费=4:1:1:1
料的单位成本由“材料价格”,“材料设计利用率”,“良率”决定。
“材料价格”是采购,“材料设计利用率”是研发,“良率”尽管是制造部门,但是计划和制造目前一起在做精益的转型,就是为了暴露过程中的问题。精益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坚守WIP的量,因此“WIP天数”需要提炼出来。这里需要再分一层“车间内WIP”和“车间外WIP”。生产计划主要管理“车间内WIP”,“车间外WIP”则主要受物流时长和外发数量决定。因此,这部分交给库存计划岗位。
另外,“量产良率”要想尽快达到目标,“NPI阶段良率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良率不是计划的指标,但是公司要求计划参与NPI阶段,因此这个指标要给到新品计划,不能带病进入量产。
工的单位成本由“工时”,“工价”和“人工效率”决定。
“工时”是计划要重点管控控制的,提炼出“计划工时达成率(计划工时/实际工时)”,这里可以把加班工时按照倍数折算成标准工时。如周末加班是2倍工资就是1个工时=2个标准工时
“工价”则由“市场行情”和“正式工和小时工的比例”决定,这里供应计划要做好比例的平衡(考虑小时工淡旺季工价,小时工流动率,正式工与小时工成本差异,小时工熟练度等),确保工价尽可能低。可以通过复盘算出来理论综合工价,设定指标“理论综合工价/实际综合工价达成率”
“人工效率”则主要由制造部门进行管理,主要是“熟练度”和“良率”。有“良率”的地方就和“WIP天数”关联。
变动费主要是“能源”,“物流”和团队相关。“能源”占变动费60%,而物流仅“2%”。因此,物流不纳入考核。
“能源”主要是由“开机时长”,“电价”和“设备能耗”决定。而要想降低单位能源成本,主要还是考核“配工产能达成率(实际产出/配工产出)”。
固定费主要是“设备折旧”和“”团队相关。占固定费70%+。
“设备折旧”主要还是考核“最大产能利用率(实际产出/最大产能)”。如果规划得当,还能减少外发工序,降低“料成本”。
另外,对于设备的利用率还有个隐藏的影响就是加工CT的优化。部分产品转量产后未达到设计CT,导致设备产能浪费。因此,“NPI阶段CT达标率”这个指标要给到新品计划,不能带病进入量产。
半变动费则是“部门费用/销售额%”和团队相关,这个倒是不多,但还是要拿出来作为KPI,这是为了管控团队人数,提高工作效率。
梳理后得出成本的构成:料:工:设备效率相关=4:1:4
客户响应指标梳理
客户响应有“可靠性”,“响应速度”和“敏捷性”三类。
可靠性就是“准时足量交付(OTIF)”,响应速度是“交付周期”,敏捷性则是需求大幅波动时的响应速度。
这个产品线主要看重“可靠性”,即OTIF。
OTIF由“主计划达成率”和“成品库存”保证,“主计划达成率”向下拆解一级是“工单准时关闭率”。
流动资产效率指标梳理
这里和计划相关的主要是“库存周转天”了,库存管理我们分为“正常库存”和“呆滞库存”。这个产品线是MTO模式,“呆滞库存”很多时候不由计划控制,因此不做考核。主要考核“正常库存”部分。对于库存计划岗位考核“库存目标达成率”,对于供应计划和物料计划则分别考核“成品/WIP/原材料库存计划达成率”。为何要这么设置?比如公司目标是未来库存是100,各计划汇总上来是110,如果做到了110,库存计划达成率就是100%,而库存目标达成率则是91%。库存计划负责优化标准,找到实现路径。其它计划部分则负责执行标准。
至此,我们梳理出来如下指标:
根据三角排序(成本=交付>流动资产效率)和成本占比(料:工:设备效率相关=4:1:4)赋予权重,并分配到每个角色上,在具体指标分配时考虑如下:
Leader,成本和客户响应占70%(各35%),流动资产效率20%,团队效率10%。
供应计划,主要负责中长期平衡,平衡正式工和小时工,输出主计划,负责成品库存和车间外WIP(自制外发,与物流部门共同设定物流频次等),考虑到工占比较低,赋予20%权重,客户响应中对主计划达成率负责,赋予权重60%,库存的各10%
生产计划负责车间内WIP控制来推动精益转型,,计划工时的达成和客户响应中的工单准时关闭。按照成本=客户响应,因此各50%。按照料:工=4:1,因此WIP40%,工10%
新品计划是负责NPI阶段的交付和成本达成。同样的各50%,按照料和设备效率相关=4:4,各25%。
物料计划负责平衡原材料库存和停工待料。交付更加重要,七三开。
产能计划负责设备规划,两个指标都是设备相关,各50%
库存计划负责与各计划制定出库存计划达成率,这里的库存计划是指金额版的,因此库存计划要不断迭代库存业财一体模型,使其更加准确。库存计划还负责库存目标的达成,要找到其中的路径。库存计划在做库存水位设计时会影响仓储物流成本,库存多了,物流成本小;库存少了,仓储成本高。因此最后在库存,交付和仓储物流成本直接做平衡。
03 |
结束语 |
以上是二稿,已经和之前脑中没有方法论时的初稿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做任何事情我都有些必须要提炼出背后方法论的强迫症。因为这些才是可以迁移的,才是了解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的,这种底层逻辑我认为是认知的一种。我对这种认知的好奇心远高于做事本身。新东方的老师把“理解事物原理,清晰阐述,热情布道”的能力用于直播带货,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当然,这只是实践环节的第一步,还没有真正落地执行。相信以后落地执行的时候,还会迭代方案。到时再分享!
小米25届校招供应链类、物流类岗位,11.30截止
8597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社招仓管员、物流专员、进出口单证员、物流费用结算员、销售业务员
5913 阅读特斯拉实习生招聘物流类岗位
5411 阅读京东物流社招采购,供应商管理岗,Base北京,河北,河南,重庆等全国多地
4626 阅读SHEIN社招资深供应商管理专员(物流);资深物流运营专员(外派巴西);仓储经理(英语);高级关务专员(海外)
4072 阅读陕西铁路物流集团校园招聘2023-2025届毕业生
3914 阅读【央企】宝武资源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等专业
3782 阅读荣耀供应链管理部2025届秋招生产物流类岗位!截止11月30日
3444 阅读顺丰社招SME客户经理;储备网点负责人;(医药)产品管理专员;业务支持专员(大同城业务);(大件/重货)产品运营专员等
3124 阅读源氏木语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岗位
3060 阅读